备课的首要任务是吃透教材

时间:2022-09-16 08:05:12

备课的首要任务是吃透教材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其间所蕴涵的思想方法,知道教材为什么要那样写,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是什么,此外,还要熟读教参和有关资料,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选择教法,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高效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驾驭者。

祝老师的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他通过提出问题、启发诱导、探究新知、巩固新知、拓广探索、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七个环节,完整地展示了―个简单的数据处理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条形图、扇形图在描述数据时的直观性,形成对条形图与扇形图的特点和用途的认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应用,整个设计关注情境创设,注意动手操作,重视经历体验,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在我看来,在吃透教材上该设计还有几个值得反思和商榷的地方。

一是该设计没有“使学生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这一教学过程,人教社中数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八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上这样写着:“……,通过‘探究归纳’两个栏目的学习,应使学生对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特点有所认识,并应使学生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会读出扇形图中的信息,至于画出扇形图,并应用扇形图描述数据应是下一节的任务,”该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回答空气质量的级别个数可用条形图表示后,教师直接用投影或小黑板给出条形图;且也没有说明是否改变了教材设置的顺序,把条形图的画法及用条形图描述数据放在下一节与扇形图的画法一起完成,但在设计中的教材简析中却有:“本课属于第一节第一课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画图)……”,这里的“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画图)”到底是条形图还是扇形图也不明确。

二是设计的导人注重了情境的生活化,但缺乏知识间的联系,且导入的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提出问题环节是为了导入课堂主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空气污染图片和空气质量日报图后,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据?(2)根据数据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这种提问虽然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但看不出提问的重点和能达到的目的所在,实际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条形图和扇形图,在前两个学段对条形图和扇形图有了初步的认识,只要先展示两三幅生活中常见的用来描述数据的条形图及扇形图的课件,让生活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展示生活中相关空气污染图片及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猜想和探索。

课堂导人得好,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课堂导入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科学系统性、启发趣味性、操作简洁性以及关联时效性,具备上述特征的导人才能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设计的问题呈现缺乏层次,设置活动2的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整理生活中真实的数据,让学生学会统计频数;二是初步认识频数、频率、百分比的概念;三是让学生通过分组计算,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百分比的概念,巩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下面数据的描述做准备,让学生感受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上面的三个目标虽不是孤立的,但我觉得活动2仅设置一个统计表缺乏层次性,频数实质上就是城市的个数,频数、频率、百分比的概念应该是在统计城市个数后自然给出的,所以统计表应分步设置,可先完成下表,在实现第一、二个目标后,再用祝老师给出的统计表(也是教材中给出的),综合实现三个目标。

四是对学生活动缺少引导和评价,在活动2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明确统计的方法(如为防止重数或漏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纸遮住一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数,并采用划“正”字为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统计的无效性和盲目性;在活动之后,让学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容易出错,科学便捷的方法尤为重要,及时的小结和反思是一节课的必要环节,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上一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求新知的原动力 下一篇:让学生快乐地体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