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加快山西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9-16 08:04:15

多措并举 加快山西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2007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一是“三大收入”同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二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三是消费市场继续活跃,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四是外贸出口形势好转,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五是蓝天碧水、造林绿化、采煤沉陷区治理三大工程顺利起步,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六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山西建设迈出新步伐。七是争取国家支持取得重大成绩,加快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山西省2007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5.94%和3.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按照以上预期目标,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确保投资较快增长。一是对于重点项目建设及资金到位情况加强检查和落实;二是加快推进省内核准、备案的“两区”开发和沪港招商项目进度,特别要在推动银企合作、争取各金融机构支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重点围绕太钢500万吨特种钢项目、兴县国家级工业综合基地、中南部铁路出海大通道、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扩大采煤沉陷区治理范围,以及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涉及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扎实做好项目核准前期工作。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两区”开发步伐

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百乡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沼气工程以及“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工程。努力抓好一批新水源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引黄北干、坪上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审批立项。建设一批节水增效示范区,改善旱作节水农业区生产条件,实施好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两区”开发事关全省“十一五”乃至长远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落实“两区”开发项目扶持资金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拓宽项目直接融资的渠道,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开工条件,确保大多数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三、完善产业政策,支持“支柱产业”发展

全面推动“四老”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煤炭工业在巩固“第一战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第二战役”、“第三战役”的组织实施工作,大力推进煤炭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推进热电联产、瓦斯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水电、风电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四新”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在推动“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的同时,着力扶持具有良好前景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连锁超市向县、乡、村延伸发展,支持供销社系统整合,支持全省20个大型骨干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建设太原中心物流基地和大同、长治、运城、侯马、离石5个枢纽型物流基地,阳泉、晋城、朔州、晋中、忻州、临汾、河津、介休8个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持新建、扩建一批物资集散地、陆港口岸基地货场及航运物流项目。

四、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抓好环境保护“三大工程”

“蓝天碧水”工程。突出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三大治理任务。继续加强1015个重点工业企业的限期治理和全面达标工作,确保全省二氧化硫减排5.94%,化学需氧量减排3.25%。加快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推进项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全省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提高10%至20%。加快医疗垃圾等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朔州、阳泉、吕梁太原、忻州、运城、l临汾市医疗垃圾处置建设项目。

造林绿化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推进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全年完成造林40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工程220万亩、省级六大工程70万亩、其他工程110万亩。

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房屋200万平方米,3.3万户11万人拥有新房。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完善相关措施,落实配套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加大督促检查,确保治理工程顺利实施。

五、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在外经外贸上取得新突破

继续开拓与经济大国及国际重点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完善招商引资促进机制和配套措施。立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在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商贸物流和旅游文化项目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CDM项目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扩充我省CDM项目库和专家库。加强对省内CDM项目合作咨询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开发一批CDM项目,为2008~2012年第一个减排期获得最大收益奠定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调整出口结构,继续扩大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成套设备、特色农产品的出口。严格控制资源性产品、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支持对外投资合作,扩大对外承包工程,稳步进入国际资源领域。组织参加“中部崛起博览会”,精心筹划“国际煤炭和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努力提高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文件。重点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提高证券市场融资规模,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创业投资等金融品种建设。二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大方阵企业”建设,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煤、电、水、气、热等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四是推动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五是协调推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七、努力建设和谐山西,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围绕构建和谐山西的目标,一是以法律、政策为支撑,切实解决各地普遍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不断提高全省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启动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县级职教中心或职业中学建设,继续支持山大、理工大、大同大学和医科大等重点高校建设;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安排实施新一轮村村通建设规划,推动设计开工建设若干大型体育设施项目;五是做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建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安排好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

上一篇:2007食品制造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