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活”起来

时间:2022-09-16 07:11:0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活”起来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把如何引导学生“活”起来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些教师把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开展,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情境的创设,淡化甚至扭曲了教学的本质,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活”起来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课时,教室原来的破凳子已让班主任塞进角落了,我故意找出来,放在显眼处。学生们顿时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要任何言语,学生已兴趣盎然。这时我故欲坐下,学生们立刻喊道“老师不能坐”。见时机成熟,我便问:“老师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张凳子修好吗?”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白破凳子人坐下去要摔跤的事实,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我提出“能把这张凳子修好吗”,学生们纷纷议论,都跃跃欲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了使凳子更稳固,有学生建议凳子两脚上下用一根木棒相连。通过活动,学生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自然领会了,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创设童趣味情境,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特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思维更为敏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分与合,我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并变换形式练习8的组成――我拍2下,学生们拍6下。又如9的组成,我说8,学生说1;也可以我出卡片8,学生出卡片1。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每一位教师都深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通过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而且,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教师如果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就会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不仅拼摆书上已有的图形、图案,还懂得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性质。此外,学生还用七巧板自己动脑设计不同的新颖的其他图案。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设计出一幅幅美丽逼真的图画,甚至还能根据这些图画创编一个个小故事,这便是引导学生“活”起来所起的作用。

三、创设探索性情境,从“直观化”到“实践化”

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教学“可能性的认识”一课,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也就是初步认识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从装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让学生们感受“可能”――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然后再让学生们从装有6个黄球(没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让他们感受“一定”――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这些活动事前不告诉学生们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球,而是通过交流互动,使他们得知结果。活动过程中,始终为学生创设探索性情境,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教师不能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更不能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活动偏离了教学轨道,有的活动表面过于热闹……这些都是对数学活动的片面理解。数学活动要真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同时,课堂上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因为他们才是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艺术 下一篇:启迪思维 增长智慧 引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