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高职院校文化特色 培育“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时间:2022-09-16 06:44:28

彰显高职院校文化特色 培育“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摘 要: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文章具体论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文化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即引领、激励、教育和陶冶作用,并对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实践并走向深入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育人;文化特色;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班组长

作者简介:钱红(1965-),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3JSJG341),主持人:钱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44-04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就是把学校的文化精神烙在学子心上,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精神营养。当学生们走出校门,这些烙印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并影响着他们日后的进步与终身的发展。有学者称:一流大学的学生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校文化“熏”出来、“泡”出来的。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来说,优秀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指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从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走向文化教育。”[1]近十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并着力彰显文化特色,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

(一)以富有特色的文化理念引领现代班组长

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营造一种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构筑学院灵魂。2010年,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宣传部、高职研究室为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人员集中提炼学院发展愿景、校训校风等,组织专家教授、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等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研讨会,开展学院精神文化论坛、校风校训征集等系列活动,最终提炼出了“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三大中心’,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这一发展愿景、“自强不息、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崇实、善思、笃行、敬业”的校风。富有感召力的发展愿景、昂扬向上的校训、校风,已然成为引领学院前行的一面旗帜,时刻鼓舞着学院师生形成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荣誉感。

同时,学院还从社会需要出发,立足自身实际,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江阴企业的现代化,江阴的企业家对江阴唯一一所高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培养“兵头将尾”式人才的要求。2002年底,学院将人才培养定位从广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化为个性鲜明的“班组长”型人才,对“班组长”提出了既要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具体要求。随着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学院适时将培养目标由“班组长”修订为“现代班组长”。在多次对当前江阴及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座谈中,逐步明确“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既要继承传统型班组长所具有的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等良好的人品和较强的班组管理能力,更要发展其“现代性”,即现代班组长既要有爱岗敬业、忠诚企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学院在明确现代企业对“现代班组长”素质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努力构建“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做到系统培养、全面培养,切实为江阴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适销对路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而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已然成为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以富有特色的文化制度激励现代班组长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文化育人工程的保障系统。学院充分认识并尊重人的本性,通过富有特色的制度建设,让人性中积极的因素得到最大化地发挥,消极的因素得到最大化地遏制。为激励学生在职业道德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学院相继出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计2个学分。规定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100个小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无偿社会实践的时间要达到40个小时。实践的学生要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和《社会实践活动反馈登记表》。实践活动成绩要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毕业和就业推荐的必备条件。学院还为学生设计了《高职生成功导引》手册,严格制定了“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内容,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文身心素质、开拓创新素质四个方面,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素质内涵有机地化解其间,借助规范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现代班组长的潜质。学院出台了《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意见》、《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积点折算办法》。《意见》规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8个学分,所得学分作为学生评优、评奖以及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在管理中,学院建成了现代化的管理平台,自主研发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学生参与素质培训和各种活动的经历以积点的形式进行记录,将8个学分折算为400个积点。这样,学生参与的校企互动的教学活动、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园管理活动,都可以折算成可量化的积点。积点制的实施与完善,使得抽象的学生综合素质化为具体可触的行为,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以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浸润现代班组长

现代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人文素质和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2]。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渗透作用,把理性的德育播撒在感性的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学院专门编写出版了富有针对性的《现代企业班组管理》教材,组织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尽早了解现代企业的班组管理要求,但学生的团队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光靠上课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主体在企业体验实际的班组管理、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在策划社团活动、参加校内外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事学生管,大家的事分头干。”学院分院、系、班三个层次通过竞争选拔和使用了大批学生干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如校园“劳动日”管理、学习监察、学代会改选、社团中心成立等,基本上都由各个层次的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和协调,而干部轮换制则让在校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机会做学生干部、社团部门负责人,在实际管理中让学生掌握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学院还根据高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表现欲、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兴趣”等特点,发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已拥有社团56个,涵盖科技竞赛、娱乐文化、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一年一度的“校企文化艺术节”、“红五月社团文化节”、“读书节”、“科技文化节”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如2015年的第七届社团文化节以“放飞中国梦,传递文化情”为主题,先后成功举办了“八风堂杯”书画大赛、“遇见沂蒙――采风摄影展”、“一路有你”电子报告会等50多项社团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加。学院特别注重立足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化纺系精益技能工作室制作“无磷洗涤剂”和“尿素保湿精华乳”、“橄榄油保湿精华霜”等美容成品,到城中社区开设讲座推广产品,备受社区阿姨欢迎;童装设计研发中心、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10多个学生创业虚拟公司,对外承接并完成了学生装设计等多个专业技术项目。2010年“荡湖船”表演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表演备受好评,而学院的舞龙队也成为了“201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1、2012年中华龙舟赛”等大型活动中独特的风景。

同时,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制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机器人工作室”中的“家用吸尘机器人”2012年在与本科院校的同台角逐中两次摘得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在“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和“英语口语”项目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2014年“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中,学院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在2014年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计算机科学系的“小区安防监控机器人”荣获高职组特等奖。在201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两支代表队皆取得了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初,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科协”,于日前成功举办“江阴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论坛”,该项目获得了江阴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三等奖。

(四)以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陶冶现代班组长

校园完备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助于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约束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3]

在构建特色文化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坚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态环境,学校的建筑设计、人文景观建设等均融入了学院属性、时代风格和地域特点。作为一所江南园林式学校,校园的水、桥、路、楼宇、景点均做到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陶冶学生关爱学校、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师生的内心境界。尤其是学院充分吸收了吴文化和江阴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使校园的文化环境富有象征性内涵,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育人基地。如在校园道路、广场、建筑的命名上,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特征和高职院校的个性特征。学校的道路、广场命名充分彰显了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的特点,突显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干道、重要广场都采用了江阴知名企业也是校企合作企业名称,如“双良路”、“兴澄路”、“海澜广场”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滋养。蝶美工学院、申达工学院、富仁工学院在学院相继落户,将企业的管理、设施、师资等陆续引入校园,使学生身居校园即真切地感知、体会了企业的文化氛围。近期,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来院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实验室”,捐赠GPH电子拉力试验机等价值10万元的设备,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升辉展厅也在筹建中。即使是班级文化布置也充分体现出了专业色彩,如旅游管理专业将旅游行业基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教室环境的综合改造,让教室成为酒店或旅行社的一个管理部门,这样学生一进入教室自然就有了职业人意识。如同一个染缸,学生长时期沉浸其中,慢慢就具备了现代班组长所要求的良好的职业意识。

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文化育人的思考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序的实践探索。因此,文化育人中除了要以富有个性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独特科学的文化制度激励人、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育化人、以高雅别致的文化环境熏陶人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不是一个企业。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文化,更应该体现出时代精神,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谐的文化面貌。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开阔的视野。要坚持面向社会、适应企业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不断吸取自我需要的企业文化精华,继而内化提炼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转型、定型和完善,从而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选择、发展提供现实而且适宜的参考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4]。因此,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学院自身文化为主,同时吸纳、融合企业文化的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

(二)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产生与这所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大学校训、校风等,需要一个较长的办学历史才能形成,它是传统的一部分,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又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将其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方式,需要学院自上而下不停地推广,不断地布道。今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利用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络、学院大讲堂、校史馆等载体,建立立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将经过历史积淀又为实践证明能够引领学院发展的精神文化加以推广和传播。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多年来的文化育人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激励、教育与陶冶作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锻炼了对企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获得了踏上社会后更大发展、更多选择的空间。近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90%上升到了100%,大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活跃在江阴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60%左右的人毕业3―5年后成为各企业的技术骨干、部门主管或公司经理,还有5%左右的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小公司的老板,学院因此被称为培养现代企业“班组长”和“小老板”的摇篮。

学院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指引学院在特色办学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2004年3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一行视察了学院,给予学院富有特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工作以高度评价。200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文章。2007年12月,学院特色鲜明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江苏省优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4月,由“班组长”人才培养衍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4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四期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上,学院做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功立项为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公芳.坚持文化育人 引领高职发展[N].光明日报,2012-5-5(10).

[2]张爱芳,陈平.浅论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理论导刊,2003(4):48-49.

[3]王真理.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吉林教育,2011(10):66-67.

[4]谢碧蓉,文锋.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0-52.

上一篇:建设“智慧城市”的困难与策略分析 下一篇:职业资格证书取消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群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