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闹市的姐妹街

时间:2022-09-16 06:13:05

如今去解放碑不用再穿越城门,那座古城门的身躯也映衬上老去的斑驳,只有两条“三八街”静静地深居一隅,陪着老城门细数光阴的故事。

离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仅有几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城门。以前,重庆人爱把去解放碑叫作“进城”,很形象,解放碑就像被装在城门背后的另一个世界,人们需要穿过城门,到达重庆最热闹的地带。

年华光影,如今去解放碑不用再穿越城门,那座古城门的身躯也映衬上老去的斑驳,只有两条“三八街”静静地深居一隅,陪着老城门细数光阴的故事。

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通远门是重庆渝中半岛的繁茂变迁的见证者。城门对着的中干道,是进入解放碑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离解放碑很近的一个地方,可就在这车水马龙的主干道背后,静静的隐藏着两条老街,就像两位慈祥的老姐妹。为什么说她们是一对姐妹呢?不光是她们靠几步石梯紧紧相连,最主要的是她们俩的名字,靠近主干道的叫“下三八街”,离主干道稍远的叫“上三八街”。两位老姐妹静静地看着繁闹的城市,在高楼大厦和行色匆匆的人们的包围下也许只有她们保留了几许慢节奏和旧景象。

据现在居住的一位姓李的老人讲,三八街原来叫保节院,专门为那些守节妇女而设置的。但是这保节院是何时设置的?规模如何?有哪些故事?现已无从考证。李大爷只知道自入渝后,提倡“新生活”运动,保节院也就名存实亡了,直到解放前夕,那条街都是重庆有名的保姆市场。

解放后保节院便改名为三八街。三八街在七星岗通远门外,妹妹上三八街南接中山一路,路口对面就是中天装饰城;姐姐下三八街在坎下,从中山一路下去是一面很高的石梯,然后弯了一下,北接上安乐洞。妹妹活泼,姐姐文静,不同的个性彰显了不同的生活节奏:上三八街上红砖房、菜市场、小贩林立,下三八街上吊脚楼、木板房、鸡犬相闻。

尽管都是垂垂老矣的姐妹,但这两条街原来都很热闹,特别是下三八街连接着临江门和七星岗,街道较宽,曾是一条主干道。旧时,船靠嘉陵江边,来重庆的人可以不进城(墙),从临江门大码头上行,经安乐洞、三八街,到通远门外,然后西去成都等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拆城墙、开马路后,这条路才开始显得偏僻。

一切都是那样的单纯和平静,不远处,几位老婆婆搓麻将的声音把你从魔幻的童年生活中带回了依然静谧的现实中,下三八街的住房面积很小,只有几个平米到十来个平米,大部分居民都是把厨房搬在屋外,露天做饭,一到吃饭时间,回锅肉的香味也许就飘满了整个街道。

我们到来时,一位姓陈的婆婆正坐在屋外的藤椅为小孙女织着毛衣,她们一家四口住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里,房屋虽然狭小,但她们的心态却很乐观,陈婆婆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健康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在陈婆婆的房前,种着各类花草,她说,不久重庆的旧城改造就要大规模开始了,尽管她们都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一片进行拆迁,但是以后把这些花草带到新的地方,也能留一些对下三八街的回忆。陈婆婆的话也代表了三八街大多数居民的想法。这部分的居民,也许习惯了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保留悠闲的慢生活,在门前种花喝茶,在街边打牌遛狗,在电线杆间拉上铁丝晒衣裤。何为偷得浮生半日闲,也许这就是吧。

上一篇:通顺街的幸福时光 下一篇:有平江路,就有老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