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专业之特色,显德育之魅力

时间:2022-09-16 05:43:40

撷专业之特色,显德育之魅力

摘 要: 政治课是中职学校公共必修课。文章介绍了在中职政治教学中开展创业与就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的途径:确立目标,发挥长处,树立创业自信心;根据专业特色分层次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责任感。

关键词: 中职政治教学 创业就业教育 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是就业。这就要求中职政治教学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正确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显得特别重要。中职政治教学要把政治教学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做到实现个人就业与社会需要、学有专长与用有所处、主动灵活与人才市场变化、逐步抵达就业目标与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相结合。

一、改革课程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传统的中职政治课程课本在内容编制上,一般过于注重理想观念、人生态度、爱国情感、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哲学常识等基本观点的描述与论证。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忘。教学的主导价值创生于学生身上,从而放射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既不冲淡教材中的主题,又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登录”到本课堂教学界面上。如在教材中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就应该紧扣一个“想”字,展开“你想什么”、“为什么要想”几个中心话题,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参与,课堂上学生精力流失率大大降低。要结合校本实际,对国编、省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不妨借鉴南京市职业学校使用的《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融合成本校德育教学内容,形成高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常识》,高二年级《就业创业》、《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授课体系和序列,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校本课程,如《学生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社交礼仪规范》等。

二、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中职政治课堂要开展创业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就是就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与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当今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如果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要求相适应,那么就业指导就只是一句空话,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产生期望值过高或依赖性太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等。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处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政治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就无法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德育过程

中职政治教育要从培养什么人的认识高度把诚信、敬业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公民道德素质要求与中职生成长特点,合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把普遍性教育与先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该教学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德育课要特别重视诚信、敬业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确实做到观念上的真、知、信。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人物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是可行的。把诚信、敬业和荣辱观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过程由“知”到“信”的转化,并不断进行强化,强化教学效果。学校、班级、学生社团和团组织以诚信、敬业和荣辱观的研讨和实践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诚信、敬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成人成才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践行敬业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相互倡导和监督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诚信、敬业与荣辱观教育贵在知行统一。

四、加强诚信教育,指明立德树人方向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时期,诚实守信的品德乃立身之本。加强诚信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敬业精神是个人服务社会的应有品质。个体在从事由自己主导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忘我投入的志趣、严谨务实的作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责任心的升华,它以特定的意志品格为基础,以规范的程序与良好的能力为保障。通过日常应有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并成为一种习惯。敬业精神与诚信意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在增强社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实现做人与做事。这是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怎样对待国家与人民,如何对待科学与劳动,如何对待他人与义利,怎样对待法纪与生活的角度阐明了在培养什么人的过程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科学揭示与确认了当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自我认同的基本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为中职生立德树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总之,中职生就业思想素质对职业观、择业观、人生观的取向至关重要,教师在中职政治课上要正确引导和渗透。学生要用发展的职业观与新型的择业观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萍.如何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民族教育,2012(01).

[2]李延玲.中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

[3]赵芹.浅谈职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文理导航,2012(03).

上一篇:Internet防火墙技术浅析 下一篇:对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