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央企自主创新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6 05:39:19

“新常态”下央企自主创新的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8-000-02

摘 要 本面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央企自主创新的现状,深入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应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意识,推动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企业改革。

关键词 央企 自主创新 企业创新文化 信息平台 人才战略

一、引言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近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公布,“互联网+创业创新”成为重点之重。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央企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突破企业自身发展局限,把业务及机制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组织体系,这成为企业改革关键。

二、央企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

(一)同行业竞争性激烈

央企在行业资源配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同行业资源的分散可能产生加大同业竞争,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先进设备重复引进、业务结构不合理和价值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央企自主创新能力弱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严重问题。比如中国高铁领域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时,中国南车、北车存在恶劣竞争甚至低于成本投标,造成国家资源浪费,是一种无序的市场竞争;又如中国核电领域的国家电投、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的“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中核集团华龙一号、中广核华龙一号等压水堆以及重水堆、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等众多核电反应堆类型、型谱,造成了重复建设、研发力量分散、技术难以融合、难以形成合力“走出去”等障碍。

(二)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多大央企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不足,又缺乏企业家精神的经营者,缺少有效的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目前央企在一些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扔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还比较少。央企的研发投入力度远低于国际先进国家研发水平,更缺乏对技术型人才、企业自身优秀研发团队的培养。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央企除总部,还有较多的子公司,在这种体制下存在没有统一的科技管理部门,技术的引进没有具体的负责部门,往往都是从总部抽调一部分技术人员和子公司的一些部门对接。另外,由于央企占有绝对的市场地位,企业内部存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员工自主创新的精神不够等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央企受限于管理体制,内部绩效、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四)市场配置作用没有发挥

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央企作为国家中央管辖的企业,并没有参与市场体系的竞争。在高新技术转化实践的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不同的实体,在管理体制上,产学研各方存在着条块分割情况,导致目前中国产学研结合内部的组织管理不适应创新活动的规律,缺乏管理合作能力。

二、央企自主创新的建议

对央企如何自主创新,以下有几点建议:

(一)国家层面的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工业4.0”等目标,、总理多次提出了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2.“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制度。在大众创新的趋势下,互联网与央企核心传统业务融合发展模式,鼓励央企创业孵化项目入驻“双创”示范基地,并制定出一系列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一批高新创业园,研究制定央企“‘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制度”并推广。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培育和扶持“双创人才”是实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点。对创业人员给予经济和物质鼓励,有效解决央企内部体制机制。解决在员工特别关心的户口迁入、子女教育、住房、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央企成为创新、创业试点示范的推动者与公共平台的支持者。

3.“产学研”相结合。国家创新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产学研相结合,政府要协调、平衡院所、高校和央企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央企的结合,使合作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任关系。强化央企和高校间交流合作,建立自主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机制。

(二)企业层面的建议

1.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表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文化的第一步是危机意识,尤其是目前的中国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必须以更强的竞争力来应对危机。危机意识是创新的源动力,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经常在各种场合激发大家的忧患意识,并鼓舞大家应对挑战。

央企文化中应积极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确立企业创新价值观;培育员工勇于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内部创业,建立创新小组,职工创新工作室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同时建立激励制度和考评制度,培养具有创新文化的企业氛围。

2.建设信息化平台。近年来,各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大大提高企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速度,达到提高业务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央企建设信息化平台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能力,推动组织的扁平化,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企业内以信息化为标准,推进数字化管理;设立专门的信息情报机构,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3.优化企业制度。首先,根据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核心竞争优势,探索采用企业、员工、客户三方共赢的“阿米巴”经营模式。“阿米巴经营理念”是由稻盛和夫提出的,是京瓷经营成功的法宝之一。“阿米巴经营”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管理,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为核心,三齐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持续自主成长,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依靠全体智慧和努力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该模式的重点是发动员工“全员参与经营”,员工参与经营和创业,直接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了自身价值。

其次,“产学研”相结合,央企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克关键技术;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成立技术公司,待上市时科技人员持有技术股;这种合作模式使合作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双赢的局面。

4.强化人才战略。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央企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在大型的组织里,往往都是排资论辈进行选拔人才,企业必须要强化人才战略。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领导要能够给予下属一定的权限和空间,不要管得过多过严,高压的工作环境会压抑下属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在央企大型组织,层级比较多,很多领导由于害怕员工出错,所以喜欢事无巨细地管理,时间长了,员工也会形成一种依赖的心态,凡事走汇报流程,照成工作效率低下,下属也没有得到能力锻炼。虽然下属在独立工作时,可能会出一些差错,但如果领导不能容忍,这样的团队是无法具有创造力的。

其次,企业需要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留才的科研环境和培养机制。现在一流企业都主动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实现海外精英人才内部化;同时改变原有的选拔人才方式,注重央企内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人才晋升制度方面,实行科技人员双通道晋升机制“专家--管理”制度;完善央企科技人才薪酬和奖励机制。

再次,建立“内部孵化”机制,在央企内部推行内部孵化计划,公司鼓励员工内部创新创业,企业将对众多的潜力项目,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选取最有价值的项目,投入资金、团队并提供平台支持。实现创业从孵化、育成到蜕变过程中资金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服务。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4.6%,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1.4%,近几年较多的科技创新技术已经从实验室从出来,到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央企自主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孙福全,陈宝明,彭春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2] 任声策.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SIM公司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6).

[3] 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模式[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4] 李政.央企自主创新报告(201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上一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生机勃勃 下一篇:纪检监察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