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时间:2022-09-16 04:30:30

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就是由各种资源的开采而发展兴起的城市,特点是资源型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许多资源型城市进入资源的枯竭期,一些城市出现了转型困难,经济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一、人力资本投资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人力资本投资――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源泉

区域创新主体包括创新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政府,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集成,因此区域创新能力直接取决于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较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更具能动性的载体,它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新技术的载体与传媒,通过它的作用将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全面改善。贝克尔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主要是技术进步”,并“增加技术人员的相对供给”,从而导致“许多工人通过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并完善旧技术而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率”。因此,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表明区域劳动力的整体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由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这使在劳动力数量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劳动供给增加,使劳动边际产品曲线向外扩展,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同一劳动将更有效率地推动物质生产要素,导致人均产出不断增长。

(二)人力资本投资――资源型城市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

人力资本投资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体现在维持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上。社会贫富差异的扩大是影响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整体生产能力提升带来了丰富产出,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和谐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在产出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更有效的社会公平,使更多的人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力资本投资――资源型城市环境能力提高的关键

人力资本通过对不同贫富程度资源的有效选择,以及更高效技术的选择与开发,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生态改善。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其本质,而可持续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强调发展的代际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在经济发展中既要重视物质资本的积累,更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

二、人力资本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作用的数理经济分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提升是由经济发展能力、生态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创新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能力体现在运用各种要素进行生产活动,满足人类全面发展的各种需求。社会发展能力为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劳动者生产活动的积极性。生态发展能力体现吸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而城市创新能力是其他三种能力得以实现的推动力。四种发展能力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发展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而社会发展能力、城市创新能力和生态发展能力是通过经济发展能力产生作用的。生产活动带来的收入是影响其物质及精神消费,享受优美环境等福利水平变动的基础,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公平、环境改善等方面也离不开各种生产投入活动。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生产活动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改善,产生更强的生产激励,从而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生态发展能力通过对生产活动废弃物吸纳能力的提升而拓展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

综合以上分析,假设区域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型:

Y=KαLβSγRδ C1-α-β-γ-δ

Y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变动, K为经济发展能力, L为劳动力数量, S为社会发展能力,R为生态发展能力,C为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的变动为:总产出的一部分用于储蓄,体现在物资资本(如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会传递给下一代人使用,s为储蓄率,同时经济发展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折旧(即机械设备的磨损、基础设施的老化等),σ为折旧率。 劳动力数量的变动为: L=nL n为人口出生率,此处假设所有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是一致的,是一种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并假设人力资本存量一致带来的是工作能力的一致。即随着人口的增加,区域人力资本总量呈现相同比例的增长。

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别,不可能都达到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从人口出生到一定存量的人力资本水平,需要一个积累过程。

假设不对生产活动添加任何限制和作用,则会出现社会、生态及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下降的可能,即S

因此,由于社会发展能力、生态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减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产出在更低的水平上达到稳态。在社会发展能力、生态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创新发展能力递减的情况之下,人均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产出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并且负增长的速度与人口出生率成正比,即人口出生率越高,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越难实现。

三、结论及建议

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方面还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不足,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有限,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观,现有人力资本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挥人力资本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上一篇:电子商务是农村商务的未来 下一篇:国外煤炭资源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