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468名一年级小学生龋活跃性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9-16 03:19:52

某市468名一年级小学生龋活跃性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龋活跃性试验在筛查龋易感儿童及反映龋患现状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为研究简便、有效的防龋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深圳市罗湖区2所小学468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计算龋补牙数dft(decayed and filled teeth)及龋蚀指数CSI(caries severity index)。用Dentocult SM法检测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记录等级分值;用Dentobuf Strip法测定唾液流速和缓冲力。结果 小学生患龋率、龋均、CSI在Dentocult SM各度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关键词】 龋齿;学生;口腔卫生;唾液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113-02

龋活跃性测试(caries activity test, CAT)旨在反映个体的患龋现状,并预测其龋病进展。按测试所获龋病活跃性的强、弱等分组,在防治龋病时可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筛选,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能有的放矢地提高效率[1]。本研究以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口腔检查及龋活性试验(变形链球菌计数、唾液缓冲力检测等),筛选出高龋患危险儿童,以便寻求最简便、有效的防龋措施,提高预防的针对性、有效性,降低高危个体的易感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随机抽取2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46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57名,女生211名;平均年龄6.83岁。所有入选学生身体健康,2周内未服用抗生素。

1.2 口腔检查 检查开始前,对检查者进行培训,统一检查条件,测算Kappa值>0.8方可进行正式检查。龋齿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进行。

口腔检查记录乳牙龋蚀情况(dft),计算龋严重度指数(CSI),其中无龋为0;因龋充填为0.5;继发龋、釉质龋或牙本质浅龋为1;牙本质深龋、露髓、残冠或残根为2。

CSI=总分值/(总牙数×2)×100%

1.3 唾液流速和缓冲力测定 采用Dentobuf Strip的方法,试剂盒由瑞士Ivoclar Vivadent 公司生产。测定前1 h内不进食,咀嚼石蜡3 min,嚼蜡的同时收集刺激唾液。首先记录唾液量,之后用滴管将唾液滴在测试条上,5 min后观察结果。测试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的pH≥6,缓冲力高;测试条变为绿色,说明唾液的pH介于4.5~5.5之间,缓冲力中等;测试条变为黄色,说明唾液的pH≤4,缓冲力低。

1.4 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测定 采用Dentocult SM法,试剂盒由瑞士Ivoclar Vivadent公司生产。用滴管将唾液滴于培养基上,倾去多余唾液,放入培养瓶。37℃恒温培养48 h后读结果。结果判断以附着菌落为蓝色菌落,与标准板对照,根据不同附着密度分4级:“0”为无菌落附着,“1”为106 CFU/mL,为龋活性显著。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统计学检验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

2 结果

2.1 患龋状况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7,P=0.349),C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P

2.2 唾液流速和缓冲力 男、女生唾液流速分别是(1.21±0.64),(1.13±0.62)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男生有5名学生的唾液缓冲力中等,其余均为唾液缓冲力高;女生有3名唾液缓冲力中等,其余唾液缓冲力高。

2.3 变形链球菌计数分度及患龋情况 表2显示,变形链球菌计数2度所占比例较高。表3显示,患龋率、龋均、CSI在变形链球菌计数各分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群龋病发生分布不均,60%的龋患发生在20%的人群中,也就是说少数人拥有大部分龋齿。各种龋预防机制的结合可以降低总患龋危险度,却不会显著增加龋预防措施的效果。在选择预防性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龋危险因子,无龋或患龋很少的人不能体会到多重预防的重大益处。因此,早期进行龋病易感人群(高危人群)特别是易感儿童的检测,筛选龋病危险因素高的个体、人群,使他们尽早接受全面预防干预,可以达到更高的控制效率;而对低患龋风险儿童则应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相关费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水平能较真实地反映当前龋病发生的现状,在预测现有龋病的进展和新龋的发生方面可信度亦较高[2-3],且操作简单易行,儿童乐于接受。本次调查显示,变形链球菌记分为2,3的学生患龋率较高,即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水平越高的越易患龋齿,应重点对这部分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变形链球菌计数方法作为评价学龄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一个指征是有效的。

研究结果还显示,龋活跃性测试能较真实地反映患儿龋活性与患龋现状的高度相关;变形链球菌计数等级高者,龋活跃性强。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可根据等级结果,对分值高者重点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追踪观察。

本研究测定的刺激性唾液流速和缓冲力在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除个别学生外,缓冲力均较高。唾液的缓冲力对龋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影响,但其他因素如菌斑的厚度、菌斑的年龄和位置等可对唾液发挥缓冲力的效率发生影响[4]。

4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梁勤,林芳裕,等.龋病活跃性与患龋现状关系之研究Dentocult SM法的应用.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1):1-4.

[2] PIMELLI C, SERRA MC, LOFFREDO LC. Efficacy of a dip slide test fir mutans streptococci in caries risk assessment.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01,29(6):443-448.

[3] PIENIHAKKINEN K, JOKELA J. Clinical outcomes of risk-based caries prevention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02,30(2):143-150.

[4] 岳松龄,主编.现代龋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41.

(收稿日期:2009-04-28)

上一篇:山东省大学生1985-人体质量指数分布变化趋势分... 下一篇: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