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阶级的自我毁灭

时间:2022-09-16 02:47:01

上层阶级的自我毁灭

如今,极富者与普通人之间的鸿沟比镀金时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大,这绝非偶然。巨型财团谋求与他们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更大的政治发言权,他们对自身利益和公共福祉的混淆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危险。财阀在政治上崛起的讽刺性就在于,和威尼斯的统治阶层一样,他们正在威胁着缔造他们的开放体系。

威尼斯的故事

14世纪初,威尼斯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它的经济核心是“伙会”——股份合作公司的一种基本形式,他们为贸易远征队提供经费。伙会的闪光之处在于它向新进入者开放,允许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和资助商船航行的伙会商人共担财务风险。

威尼斯的精英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受益者。像所有的开放经济一样,他们的开放经济也是动荡的。现在,我们认为社会流动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你处于社会的顶层,你会发现流动也意味着竞争。于是,在1315年,沉湎于特权的威尼斯上层阶级,发行了Libro d’Oro,即“黄金宝典”(Book of Gold)——一部贵族们编制的官方登记册。这部在威尼斯经济鼎盛时期发行的“宝典”,目的是停止社会流动:如果你的名字不在上面,那么你将不能进入统治集团。

不久之后,这份政治上的文件开始影响经济层面。在统治集团的控制下,威尼斯逐渐切断新进入者的商业机会,最后,伙会被禁止。

统治阶级的精英们不断攫取他们自身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关闭条例却是统治阶级灭亡的开端,是终结威尼斯繁荣的起点。到了1500年,威尼斯的人口比其1330年所拥有的还少。时至17和18世纪,欧洲的其它地区开始崛起,威尼斯则继续萎缩。

威尼斯兴衰的故事,在经济学家达龙?阿森莫古(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的著作——《国家为何衰亡——权力、繁荣和贫困的起源》中被论及。这也佐证了他们的论点——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者衰亡,关键看这个国家的管理机构是普惠性还是榨取性的。在压榨性的国家里,统治阶级精英们的目的是从社会的其他部分榨取尽可能多的财富。而普惠性国家则会给予每个人获得经济机会的渠道。通常来说,更多的普惠性带来更大的繁荣,而更大的繁荣又为更大的普惠性提供激励。

打破良性循环

美国的历史可以视作一种良性循环。但正如威尼斯的故事所昭示的,良性的循环也可以被打破。从普惠性体系中发家的精英们可能忍不住要抽掉当初让他们爬上社会顶端的梯子。最终,社会变成了压榨性的,经济也会失去活力。而这正是现在美国所面临的危险——占总数1%的精英们脱离大众,追求一种加大二者鸿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议程——最终摧毁缔造美国繁荣以及让这1%先富起来的开放体系。

上层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尤其是教育裂口在不断加大,你会发现美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封闭。美国社会中的底层和中层正在不断遭受侵蚀。在学校里,这些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家庭的孩子们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

经济学家指出,中产阶级的苦恼很大部分是全球化和技术革新造成的。文化可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由主义作家查理斯?穆雷(Charles Murray)在他最近一本关于白人工人阶级的书中,将中产阶级空心化的原因归结为富人群体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背离,以及旧式职业道德的盛行。

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面对美国社会日益加重的分歧,占总数1%的富人不能逃避他们应负的责任。不平等加剧的背后就有经济的力量在驱动,但正如奥巴马总统的前预算科科长彼得R.奥尔扎格(Peter R. Orszag)所告诉我的那样,公共政策加重而不是缓解了这种趋势。

当“胜者全拿”的经济模式让那些处于社会顶端的人获益时,他们的税负也在减轻。当工会的合法权利正在弱化,反对财团的理论依据被财团资助的智库无情地驳倒时,公共政策对高层薪资水平的容忍度正在加大。在2009年度的400个最为富有的纳税人中,有6人完全没有缴纳联邦所得税,27人只交了10%或者更少。没有一个人的税负超过其所得的35%。

阶级固化

从历史的观点上看,美国社会拥有比欧洲更高的社会流动性,无论是左派还是,都将这种经济的开放性看作是这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但是近期的几项研究已经表明:在当今美国,一个人若要摆脱其所出身的阶级,难度要高于欧洲。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尔斯?克拉克(Miles Corak)发现: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社会的流动性会减弱——这种现象,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艾伦B.克鲁格(Alan B. Krueger)称之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

美国中产阶级的受教育程度不再上升。超级精英们将社会资源无节制地用在他们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公立学校则严重缺乏资金。这是一种新的封闭。精英教育仅为社会上层阶级所享有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比尔?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让他们的女儿在专门的私立学校上学;我也是如此。

今年早些时候,我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采访了布朗大学校长鲁思?西蒙斯(Ruth Simmons),一个哈佛出身的文学学者,他致力于让更多的穷学生能够进入布朗大学,但当我问及现在是否到了废除靠庇荫入学名校制度——这本常春藤盟校自己的“黄金宝典”时,他耸肩笑着对我说:不,我还有一个孙女,现在还不是时候。

更隐秘的封闭模式

美国的封闭表现出一种更为隐秘的模式:让经济规律的天平倾向有利于上层的那一端。如今,寡头政治集团成员间的裙带资本主义比威尼斯时代的更为隐秘。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首先是将国家稀缺资源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米特?罗姆尼说:“大约47%的人是靠政府供养的”——此言相当荒谬。事实是,处于社会顶端的人,尤其是处于经济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小撮人——他们是最善于从政府那里攫取资助,并让其他人为其埋单的。

证据A是,两党在对待2008年华尔街救市的7000亿救市款问题上采取联立的政策。证据B是裙带复苏。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和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发现,93%来源于2009至2010年度经济复苏的股利收入进入了前1%的最富有纳税人的腰包。而前0.01%最富有纳税人更是占有了这些额外收入的37%,平均每一户家庭进账420万美元。

上一篇:第五届国际公共采购大会在西雅图成功举办 下一篇:欧洲车市遇19年冰点 中国成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