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器练习习惯探析

时间:2022-09-16 12:07:01

管乐器练习习惯探析

在管乐器练习中,学生徒劳的练习主要由三个原因引起:学生没有全神贯注于练习;练得太快,导致“犯错――纠错”周而复始,成为习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尽早地教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好的练习习惯之一:有变化地重复

好的管乐器练习方法,首先是要有变化地重复。多次重复一段音符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把韵律等融入到练习者的身体和脑子里。美国小提琴教育家Elizabeth Green把“体脑”通过神经系统的连接比作一列虚线,代表着神经纤维和它们中的空隙(称为突触),只有重复才能使“突触”互相连接,使大脑和身体产生可靠而即时的交流。

而养成这个好习惯的方法很简单:不停地练习一段曲子,这样就可以掌握它。但Green还做了一个似乎显然(但未必如此)的观察:重复练习是单调、无聊的,任何年龄的学生,尤其是年纪小的,充满了活力和好奇。教学其实是需要有变化的,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有效的练习方法是给出一组重复练习后,练习者能够很快地应用到一段乐曲中,但学生必须学会把上述的过程反转过来,在遇到复杂乐曲时,会制订出自己的重复练习计划。为此,Green提供了附点八分到十六分节奏作为有效练习的框架。几个世纪以来,音乐家都以附点节奏作为有效练习的策略,Green所做的是解释为什么有效:1.将节奏逆转为十六分附点八分音符直接提供了多样性;2.思想和眼睛同时集中于准备两个音符(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接下来的附点八分)。

二、好的练习习惯之二:慢慢地演奏

Green指出,基本的音乐单元是“音调”,首先,每个音调都必须用美妙的声音演奏出来。像尼尔森单簧管协奏曲那样的音调序列开始必须“演奏得非常慢,将每个音符维持到耳朵都牢牢记住”。对于弦乐,她提倡每个音符拉一个满弓,这样我们就知道格林建议的速度是怎样的,那时她才会应用上述的符点节奏。

Green介绍了每两个音之间的“延音休止”,它可以使大脑得到一刻放松,并准备下面两个音。这个过程对于演奏练习曲(如罗斯 40.No.6或UH1 No.4)很有用。用延音把每两个快音成组分开,将两个音奏得尽可能快,然后慢慢减少延长音的长度,直至达到逐渐加快的韵律速度。上述练习曲是用附点节奏写的,但同样的过程也可应用于曲段甚至音符,附点节奏本身也可以逆转。

另一个练习策略是:与其在两个快音间停顿,不如将第二个音符维持成延长音。笔者在另一篇文章(The Clarinet,第33卷第四期,2006年9月)中,将节奏比例记为一个装饰音和一个二分音符,最终结果是相同的。在练习时,尝试将拍子置换,首先将长音符放在音调1、3、5等,然后重新放在音调2、4、6。但Green会称之为欺骗,这是对的。在此,笔者决定把逆向附点节奏加到练习词汇里,为什么?因为这更难。

Green引用Paul Kantor(著名小提琴家和教育家)讲到演奏快慢的关系时曾经说,“慢慢练习绝对是必要的,但注意――它也可能成为陷阱。有必要根据节拍周期性地演奏以防止慢节拍把我们的‘思想到行动’过程变得缓慢,每过一会儿就尝试奏得快些”。

三、好的练习习惯之三:连接中间隔

除了逐渐缩短延音休止,必须逐步开始把快音符的数量加到3―4个一组。三个音练习时,一长两短,长音符放在第一、第二、第三个,或者在每三个音之间插入延音休止。同样过程也应用于四个音一组。

不必限于已有的节拍组。用三个音一组练拍子句或两个、四个音一组练习三拍子句都是有益的。哥拉曼的草山(Meadowmount),独具文化,每个夏天把成群的小提琴家聚在一起几个星期,在这位大师的指引下学习,可谓天才云集,其中有人把《帕格尼尼Caprice No.5》(四元组的无穷动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割裂了。哥拉曼说:“现在用每弓三个音符演奏。”学生当然很狼狈,但其实是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四、好的练习习惯之四:箝位(Clamping)

Green用“箝位”来描述把一首完整的曲子与从中摘录的一组重复练习的音符结合起来。除了一些特别的练习曲,实际上所有乐曲都有不同难度的曲段,在“征服”了很难的曲段后,继续使用变幻的节奏在合成完整乐曲时也很有用。

五、其他练习策略

1.音符循环:每段的每个音符都练习四次,让大脑有时间转到下个音符。然后减为三次、两次,最终变成一次。

2.调整节奏:弦乐演奏者往往急于变换弓形;管乐演奏者则急于吹二连音的第一个音符;每个人都急于奏停顿前的最后一个音符,然后可以奏下节的第一拍,应注意“急冲”的普遍性。笔者发现,如果一段曲子奏得不均匀,几乎都是由于某个或某些音符很仓促,矫正办法是练习长节奏和短节奏,把仓促的音符加长。

3.交叉重音:在一段动人的曲段里,用重音、不规则地放置长音或延音休止改变纸上的分组。将音符分为2、3、4、5、6、7、8和9个一组演奏音阶和琵音;可以用重音实现分组:不同的清晰度;每2、3、4个音(等)的延长或停顿;还有最需要的――感情。哥拉曼设计了一段小提琴24音的音阶舞曲,类似于《Beyond Baermann》中的舞曲,这使得同样的练习可分成2、3、4、6、8、12个音,交叉重音也可与当代音乐的不规则节拍结合。

4.演奏练习曲:最终演奏者必须能把延音休止和延长音符一起消除。练习曲的目的是增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增强身体持久力。

5.休息:如果练习者的手(或口、舌)和思想都很累了,就要停下来休息,如果是鞭策一匹劳累的赛马就会导致受伤,乐手也一样。通常练习者多是自己强迫自己,所以练习时应该经常休息。

结语

本文的写作灵感来自Green的最后一本书《成功地练习》(2006年由芝加哥GIA出版社出版),该书在薄薄129页里收编了练习弦乐和所有乐器的可靠而真正的方法。教任何乐器最成功的教师凭直觉或经验都会明白,为了更好地演出,学生必须知道如何高效地练习。学会如何练习对于出色演奏非常关键,但练习出色不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笔者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炼,为学生的高效练习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Practicing Sucessfully.Chicago GIA publish house,2006.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教育调查研究中的量化思维逻辑 下一篇: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