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与教学心得

时间:2022-09-16 11:55:59

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与教学心得

【摘要】当前国内各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小学开设了游泳课程,在多年游泳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浅析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并介绍作者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游泳 小学生 教学方法 必要性

一、引言

在随着素质教育及能力教育的全面推进的现代教育中,在小学阶段开展游泳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生存技能的重要渠道,而且还顺应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以及体育改革的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各级中小学都把游泳列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但国内众多小学的游泳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游泳技能不专业,教学方法不当,课时较少或安排不合理等。为此,研究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与探讨其教学方法就成为当前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二、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

有资料显示:游泳运动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因其除了有很强的竞技和欣赏功能外,它的实用价值非常高,同时对于强身健体以及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有独特的作用。但小学开设游泳课程,是否有必要,对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到底有哪些帮助,需要仔细分析。

(1)游泳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游泳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锻炼,游泳可提升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游泳时心跳和呼吸比平时增加两倍,体力消耗要比平时多八倍。在游泳过程中,心脏和肺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大大加强,经常游泳,对小学生增强心肺功能效果特别显著。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经过两年系统游泳锻炼后,肺活量可提升74%,而仅进行陆上锻炼的儿童,肺活量只提高了23%。可见,游泳是提高呼吸系统机能的一项很有效的运动。

另外,游泳还可以增强肌肉的坚韧性和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胃肠功能,健美身材,提高小学生体质,并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小学生体重超标问题。

(2)游泳对小学生意志锻炼与心理素质的提升作用。初学者由于身体失去固定支撑呈漂浮状态,呛水或溺水等情况,往往会产生恐惧心里。通过学习游泳,可以熟悉水性,消除怕水心理,进而掌握游泳技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自信、果敢、坚毅、临危不惧等优良心理品质。

(3) 游泳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项较适合的体育锻炼活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各种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风险性,相比而言,在进行游泳运动过程中,较不易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安全的体育锻炼,因此它是一项适合小学生锻炼的运动项目。

(4)有效降低小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暑假期间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峰期,而且其中不少是小学生。由此可见游泳不但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它还是一项生存技能。同时,由于小学生对危险的辨识能力较低,导致小学生是溺水事件的高危人群,为此也迫切要求小学开展游泳教学,并重视其教学效果。

三、小学游泳课程教学心得

本人作为退役国家级游泳运动员,退役后在温州实验小学从事体育教师工作,在长达6年的游泳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心得体会。

(1)第一节游泳课在教室内进行,目的是将游泳课的一些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其中有两项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就是请假制度。游泳课的请假制度相对于体育课要严一些,不仅请假条上要有家长的签字,也要有班主任的签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监督学生请假,同时也让班主任了解本班学生在游泳课上请假的情况。另一项内容是本学期游泳课的期末考核标准,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期末的考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建立学期目标,并朝这一目标努力。

(2)第一节水上课,先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一方面是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辅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根据上节课老师提供的期末评价标准,知道自己该往哪个目标去努力。

(3)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泳课上学到东西,我将学生的游泳水平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熟练掌握蛙泳技术的同学,第二个层次是换气还不熟练的同学,第三个层次是还未接触过游泳的学生。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完善蛙泳技术,第二个层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如何换气,第三层次学生的任务是熟悉水性(在水中憋气漂浮)。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每节课都布置各个层次的同学不同的练习任务,及注意事项。由于教学需要,我主要辅导第三层次的学生,因为未学过游泳的孩子因为不熟悉水性,对水会有一定的恐惧。而第一层次的学生我会选出几位管理能力较强学生当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按照老师提出的动作要求和练习任务进行练习,并且挑选水平较高的学生对技术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我实施的是自主练习和互帮互助的练习。

(4)为了使学生学习得更快乐,我有时会组织憋气比赛,和水中漂浮比赛,将练习和比赛相结合,学生学起来就更积极主动了。

(5)鼓励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课后练习。

一周一次的游泳课,除去学生更衣、做操、老师布置任务这几个环节,学生下水练习的时间一般只有15至20分钟,而且这节课学的内容,隔了一周后学生又生疏了,又得复习。所以我觉得游泳课应该也要强调学生平时的练习,这样,学生就会进步更快。当然,叮嘱学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游泳馆进行练习。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下次上游泳课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强的展示技能心理,为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恰当的表扬,激发学生的游泳热情。

四、小结

作为一个近年来新增设的小学课程,游泳课程还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其教学方法与内容,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因材施教。教师也应该不断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注意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游泳教学,因为游泳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是其他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比拟的,而且游泳技能的掌握可以大幅度降低小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碧芳.厦门市中学生参加游泳运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03).

[2]熊斗斗.探析中小学开展游泳运动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0,(50).

[3]王素芳.小学生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技信息,2010,(26).

[4]陈立新.从生存教育视角看厦门市中小学游泳教育[J].体育科学研究,2010,(04).

上一篇:“特斯拉”效应 下一篇:单点突破的产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