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应用于肺炎中的临床诊断评价

时间:2022-09-16 11:30:32

X线应用于肺炎中的临床诊断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X线检验肺炎诊断率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经临床证实为肺炎的患者115例,对其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X线准确诊断出肺炎球菌肺炎25例,葡萄球菌肺炎2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3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27例,共诊断出105例,准确率为91.30%。结论:将X线观察运用于肺炎的临床诊断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是观察疗效的客观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炎;X线;临床诊断

本文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15例球形肺炎患者,针对其在临床与影像学上的特点进行探究,进行分析以提高对X线诊断水平与应用价值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5例球形肺炎患者,患者的年龄10-69岁,平均(44.6±1.5)岁;男女比例37:41,平均病程3-10周,经住院观察治疗痊愈。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畏寒、胸痛、咯血等症状。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在14500以上67例,64例在正常范围内;痰化脓菌培养: 阳性者60例占76.92%, 阴性者18例占23.08%。78例经临床抗炎治疗,X线动态观察所证实,均有明显好转。其中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上海三叶500mA大型X线摄影机,对照组患者行X线片检查,常规摄取胸片,依据病情考虑加摄双斜位片,无法确诊者考虑行CT、MRI检查。

1.3X线表现

①115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于正侧位胸片上显示呈孤立的球形影, 类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右肺45例,下肺野多于上肺野, 肺野外带多于肺野内带;左肺32例,均发生于下肺野。直径3-6cm,平均4.5cm,密度较高且均匀。②40例病灶边缘部分模糊,部分清楚,似有小毛刺样改变。但未见分叶征象。38例病灶边缘清楚,密度较高,中心密度略低,未见明确空洞影。③本文24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膜反应, 其中叶间胸膜反应22例, 膈胸膜反应16例, 病灶邻近胸膜反应16例。

2.结果

2.1病灶形态、大小及部位

病灶呈类圆形56例椭圆形12例,方形10例,病灶大小2-7cm不等,X线平片病灶大多在肺野外带,位于肺野背侧26例;位于左侧肺27例,其中舌叶上段9例,下段10例,上叶前段8例;位于右侧肺25例,其中前基底段8例,下叶背段6例,上叶后段7例,前段4例。

2.2病灶边缘及密度

X线平片病灶边缘整齐清楚者49例,边缘毛糙或模糊者29例。病灶密度不均匀者23例、密度较淡者30例,中等密度者25例。

2.3病灶中征象

有39例患者出现空气支气管征,表现为有透亮的支气管影存在于病灶中;26 例病灶位于胸膜下,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呈楔形或三角形并与之广基相连;有13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未见支气管狭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2.4病灶周围局部充血情况

有16例患者见到病灶周围有小血管纹理增强、扭曲改变的局部充血症状,肺门侧血管纹理影像增多增粗10例,患者局部充血征象在炎症吸收后随之消失。

3讨论

球形肺炎属于非特异性肺炎,特点是病灶呈球形,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明显吸收缩小[1]。同时形成该病的机理比较复杂,因形态与肺内其他孤立性球形病灶相似,所以在诊断过场中易出现与周围型肺癌或肺结核球相混淆而误诊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其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通过本次回顾性研究发现,X线明确病灶的基本情况更准确的鉴别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运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发展,X线胸片可以清楚显示球型肺炎病灶的基本情况,多呈位于双下肺的球形状影,靠近叶间胸膜,其边缘除少数较清晰外,多数比较模糊。X图像上多呈三角形或方形,值略低于软组织密度,边缘模糊,可见粗毛刺影,附近胸膜增厚, 常见胸膜外透亮线, 病灶与肺门间多见数条增粗的血管影相连, 部分病灶非胸膜侧可见小点状炎性浸润, 抗炎治疗短期内复查, 病灶明显吸收。

球形肺炎的X线鉴别诊断: ①周围型肺癌: 周围性肺癌一般肺癌阴影轮廓清楚,密度较高,边缘光滑呈分叶状及脐凹状,密度均匀,其周缘还可见毛刺[2]。若肿瘤靠近肺外带常出现“胸膜凹陷征”,早期胸膜粘连,胸水相对较少。而球形肺炎轮廓模糊, 密度较低, 无分叶及短毛刺征, 病灶周围血管增粗,X片上显示中心密度略低及小空泡征象,其边缘常出现局部充血现象,引起附近病灶邻近胸膜广泛均匀增厚, 但无结节。抗炎治疗后追踪观察球形肺炎病灶逐渐缩小消失,而周围型肺癌进行性增大,此外, 肺癌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而球形肺炎有明显吸收或缩小。②肺结核球:常发生于两上肺锁骨下区,大多密度较高而不均匀,边缘光整清楚,常见球形包膜及索条状改变,病灶内可见钙化及空洞影,周围可见卫星灶及纤维条索状影,病程长,抗痨治疗效果好[3]。而球形肺炎结合临床资料易于鉴别, 抗感染治疗大多吸收满意。③肺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是某些非特异炎症增生,球形阴影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多光滑锐利常可见粗大长毛刺, 在病灶周围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导致的肺内肿瘤样病变,周围无局部充血征改变, 肿块内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洞形成,偶有钙化,多数密度均匀[4]。影像学表现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哑铃形肿块,抗感染治疗后, 球形阴影不易消散。而球形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 球形阴影能较快地吸收。

综上所述,X线检查能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周围关系等基本情况,是球形肺炎和周围型肺癌、结核球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疗效观察提供强有力的可靠依据,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双玺.球形肺炎18例X线、CT表现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1): 2182-2128.

[2]程鲁军.球形肺炎的X线及CT诊断[J].青海医药杂志,013,43(5):73-74.

[3]杜维健,王峰.球形肺炎的X线、CT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工程,2012,20(1):73-74.

[4]李超,詹志勇,李冬雪.球形肺炎的平片和CT的诊断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3):116-.117.

上一篇:金黄软膏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 下一篇:第三产程处理经过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