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时间:2022-09-16 08:55:40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摘要】英语视频字幕翻译是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在促进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以及文化的传播, 文章在探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对应”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文化对等 电影字幕翻译

一、引言

作为影视翻译的主要形式之一,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翻译,字幕翻译要受到电影情节的限制。本文在这种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讨论电影字幕翻译所具备的特点;分析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并从文化对等层面分析电影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电影字幕翻译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译配解说”,二是“译配字幕”。译配字幕的电影作品更能满足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也能让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广大电影爱好者的青睐。由于语言格局的特殊性,相比欧洲的翻译理论研究,我国的字幕翻译理论研究开展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行业规范。

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字幕翻译的任务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根据导演及剧作者的意图(通过画面、表现风格)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最相关的信息。既然字幕不可能独立于画面和声音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其在时间停留和空间安排上都受到限制的特点。一方面,它不可能像书本上的文字一样长久停留在同一处,其必然被下一句字幕所取代,即字幕瞬时性的本质。另一方面,字幕的空间存在也受到较大限制。由于画面是一闪而过,字幕停留的时间较短,往往只有几秒,因此内容不能太多。

时间和空间对应策略对于老电影或是古代题材的电影尤其关键。语言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仅英语的发展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英语、中世纪英语、早期英语和现代英语。每个阶段都带有不同的语音、语义、语用和句法。翻译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与电影故事所构象的时间和空间要严格地保持一致。例如:在古代,人们通常用英语“happy and gay”来表达快乐和幸福,而在当代英语中“gay”通常表示同性恋(homosexual male)。因此,在翻译英语电影时,应把握其特点进行翻译。

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的尤金・A・奈达(Eugene Nida)为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D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及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源文本与译本功能对等,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弥补或调整。奈达还认为功能对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逐字或逐句对等。“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它追求译文的效果,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上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并把这一点作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

因此,在翻译过程当中,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这也就是奈达一直提倡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但奈达也明确提出“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不是只顾内容不顾形式,在做到信息内容对等的同时,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当形式对等与内容对等不可兼具时优先考虑内容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奈达认为要使译文自然流畅,应当充分考虑三个因素:作为整体的接受语和文化、特定的语言环境及目的语的受众。要使译文达到功能对等,这三个因素是译者要考虑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整体的接受语与文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想得到一篇地道的译文,译者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调整,而这两个方面就是语法和词汇。语法方面的调整相对来说简单一些,而词汇方面则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层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特有词,要做到这个层次的调整需要译者付出很多努力。特定的语言环境也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离开语境,语言似乎也就失去了意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指的是译本与源文本在功能上应当达到无限接近的程度,是一个度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对等。

四、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必要性

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基于功能论的基本内涵,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用其理论,就可以保证在时空限制的前提下,通过目的语字幕有效地传递信息。

就电影本身而言,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十分必要。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融合画面和声音的艺术,观众将会从音效和视觉效果上享受其带来的美,从而受到感染。因此电影翻译者要牢记其职责是能够让目的语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和理解原创的意图。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者要译出一个形式和内容与原创电影完全一致的版本是很难做到的。

奈达曾说“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表明当形式与内容发生冲突时,要优先考虑内容。事实上,翻译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目的是彼此间的了解和学习。电影中文化交流的目的只有当双方观众获得共识时才得以实现。每个人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风格,所以在两者之间做到绝对的对等是很难达到的。根据沟通理论和电影艺术的特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助于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电影字幕翻译追求目标语言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及其观看电影后的感受和反应与原版电影的观众达到一致;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本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及反应与源文本读者相一致,这恰与电影字幕翻译的要求相吻合。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十分必要。

五、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对等的重要性及主要翻译策略

电影是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是人类传播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蕴含着文化特有的历史、人文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语言与文化的高度相关性决定了文化语汇在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化在各自语言中的积淀会清晰地显现出来,并表现出明显的相对独立性,这使得译文无法再现原文与源语文化的特定关系,这便是翻译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翻译是目前国内外翻译理论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传统观念认为,翻译的重心在于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于是忽视了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事实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并非语言,而恰恰是文化。本文所探讨的“文化对等”一词并非是指一成不变的对应,亦非仅限于对源文本或目标文本的对应,此处的“文化对等”是指根据源文本中文化词本身的生僻程度和观众对源语文化潜在接受力来决定字幕的措辞,最终既能将源文本文化传播到目标语文化中,又能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最大程度地将原汁原味的电影呈现给观众。为了更好地进行字幕翻译,本文介绍几种翻译方法:

1.注释法。西方电影除了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还身兼传播文化的责任,所以当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需要注释影片中涉及到的人名或事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西方文化。比如在《阿甘正传》开头的倒叙中,故事以越战为背景,提到了涉及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水门事件等,虽然大多数观众对美国历史略知一二,但若译者在翻译时,用括号加上注释,观众一定会更容易理解故事的情境及含义。

2.增减译法。增译法是把译入语中存在,但在目的语中表达不清或找不到对应成分却又不能缺少的部分进行替换或者补充说明。为忠实于原文并表达出原文的隐含意义,通常好的译文从形式上比原文要长,特别是当原文的内容与该语言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时。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国观众对于许多西方表达或现象(特别是有关宗教的)等了解不够,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就要添加必要的信息,使观众理解电影的内涵。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来说,成功地将台词翻译成中文,并让中国人理解,译者就应该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文化习俗和接受能力,只有当中国观众懂得了影片的内在含义,才是成功的翻译。所以,如果在电影中出现中国观众非常陌生的某个名词或是某种文化现象,不翻译它也不影响观众对于整部电影的理解,这时译者一般会选择将这一部分略去不译。

3.w化异化。电影字幕是有目的的翻译,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辅助工具,因而它具有服务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译者要根据服务对象来确定翻译方法。如果目的语观众只是对剧情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利用归化法。如将影片的片名翻译为《返老还童》、《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等,当目的语观众看到片名时,就对剧情有了少许了解,未观已知半。但如果译者的对象是希望借助影片了解英语文化,那么在翻译时就需要保持影片本身的原汁原味,就应采用异化法。

4.语言浓缩策略。由于字幕具有时空受限性的特点,因而在字幕翻译中务必要使字幕的信息量在观众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需要翻译语言上的浓缩,使句子表达简洁到位。如影片中当Benjamin回到家,Queenie激动地说“I tell you what, my knees are sore cause I’ve been on them.”把句子完全翻译出来没有一点错,但就会显得很拖沓,不如翻译为“每天晚上我都跪在地上祈祷”。字幕翻译也许有时不能面面俱到,但因为具有与图像和声音互补的性质,即使在文字表达不明确的情况下,观众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也可以了解大概。

六、结语

字幕翻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外文影片进行翻译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字幕翻译水平。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保证在时空限制的前提下,通过目的语字幕有效地传递信息,进而准确地以目的语的形式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Baker,M.(2000).In other word: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Bassnett,S.(2004).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Nida,Eugene A.& Charles R.Taber.(2004).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Nord,C.(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7]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8]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

[9]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2002 (4).

作者简介:王璐歆(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cault’s and M... 下一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