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替丁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06:44:04

西米替丁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评价西米替丁注射液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注射液,对比两组症状、体症消除时问.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率。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西咪替丁注射液;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7-01

支原体(MP)肺炎是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病情较重,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肺外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目前倾向于免疫学学说[1]。本文采用西咪替丁注射液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5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1年龄8个月-13岁;病程l~30天。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个月~11岁;病程1-40天。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阿奇霉素10mg/(Kg・d)溶于5%葡萄糖液中配成1%浓度静滴,连用5天后停用,3天后改阿奇霉素颗粒10mg/(Kg・d)口服,服3d,停4d,在疗程中同时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l5~20mg/kg加人10% 葡萄糖50~10Oral静脉滴注,总疗程5天。对照组只予以阿奇霉素按同上方法治疗。两组在退热、止咳化痰及缓解胃肠等对症处理措施相同。

1.3 疗效观察观察两组发热、咳嗽、肺罗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统计,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在缓解发热、咳嗽症状,肺部罗音消失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病例发生肺外并发症机率比较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尿,蛋白尿l例,肝功能异常2例,心肌损伤l例,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率为8.89%;对照组出现胸腔积液l例,血尿、蛋白尿2例,肝功能异常2例,心肌损伤l例,神经系统损伤1例,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率为18.50%。治疗组发生肺外并发症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

表1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 例数 发热 咳嗽 肺部罗音 住院时间

治疗组 45 2.8±0.4 5.8±1.8 4.8±1.6 7.5±2.1

对照组 40 3.5±1.1 7.8±2.4 5.6±1.5 6.6±2.5

P

3 讨论

MP感染的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人们认为MP感染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关,存在机体免疫反应,免疫逃避、免疫调节、免疫蓄积、免疫抑制等[3]。支原体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侵入体内的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反应。正常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各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协作或相互制约,以形成适度的免疫应答,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异物,又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辅T细胞(Th)和抑制性T 细胞(Ts)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若Th细胞功能低下,机体易发生感染;若Ts细胞功能低下,机体可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并导致某些免疫性疾病。

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阻滞剂,近年来应用广泛,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在呼吸系统也颇有成绩,其作用机理为时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其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舒张平滑肌,解除气管痉挛,减轻痉挛性咳嗽症状;西咪替丁能竞争拮抗组胺,阻滞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改善通气功能;西咪替丁阻滞肺内H2受体,减少粘液分泌,促进肺部哕音吸收。④ 西咪替丁可增加干扰素的生成,有抗病毒作用,还可通过阻断Ts的组胺H2受体,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阿奇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另外还有注射部位痛,原因是使胃肠运动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西米替丁注射液系H2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不仅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同时也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多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且有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粘膜细胞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的作用,从而减轻胃肠道反应。本因此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中除了常规应用阿奇霉素外加用西米替丁注射液辅佐有利于肺炎的治愈,减轻胃肠道症状,且安全有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与临床[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87-38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I 204-1 205.

[3] 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J].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

上一篇:老年骨质疏松症致骨折患者的饮食指导 下一篇: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