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6 05:46:21

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探究活动中存在形式多,实质少等一些问题。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对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探究的内容要少而精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的,它富有一定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也就是说探究的内容来源是广泛的、灵活的、开放的,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都是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因此,我认为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等等,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是由于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又比较重要,而这些内容又都比较适合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如果老师把这么多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逐一进行探究,探究的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可想而知目标的达成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被累得心力交瘁,课后又不得不花时间去补。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对教材重新划分,把“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分开,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分,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探究的内容变多为少,为实现人人能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这么说,精选探究的内容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

二、探究的情境要实而真

探究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

案例:《9加几》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一边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另一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一曲结束,学生仍然沉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说兴趣浓厚,但是这样的探究情境除了有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话外,对于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并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如果改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小鸭,右边有5只小鸭。老师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很快列出算式9+5。这样设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三、探究的空间要大而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师先在上课伊始讲了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面积,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两个图形(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几分钟后,不少学生想出了办法,只要用剪刀将多的一部分剪下来,补到另一边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老师用课件示范,有了这么一个过程,学生似乎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学生从信封中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时,几乎每个人都能很快拿起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拼到另一边,成了一个长方形。非常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上述教学过程,单单从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而言,显然是成功的。但细细反思,这样无懈可击的教学,却隐隐另人担忧。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决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作任何预设的圈套。”我想,这是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好心的帮助,为学生设置了封闭、狭小的思维通道,他们顺利的进入了老师预设的框架中,得到知识学习的省时和高效,成就了“完美课堂”。其实,恰恰是这样的完美课堂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削弱了探究的能力,长此以往,后果是严重的。如果,我们把本节课的设计改为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去计算它的面积。学生独立探究后进行交流,得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通过交流反馈,学生不但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样教学虽说没有第一种教学设计严谨和流畅,但由于探究的空间比较大,学习过程却充满挑战,让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之后,感受到了豁然开朗,最终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期待的精彩课堂。因此,我认为学生探究的空间应该是大一点好(至少应该是适度),而不应该太小,只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我们的学生才能象一棵茁壮成长的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和雨露,也经历风吹雨打,最终成为硕果累累的禾苗。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探索 下一篇: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