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氧氟沙星滴耳液处方改进的商榷

时间:2022-09-16 04:38:56

[摘要] 目的:通过改进氧氟沙星滴耳液处方,以增强主药氧氟沙星的杀菌作用,使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抗病毒作用,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处方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粉0.5 g,抗氧剂硫代硫酸钠0.1 g,蒸馏水适量组成新处方,对照观察原处方与新处方制剂放置1个月、3个月的外观变化,并分别对其疗效加以考察。结果:原处方制剂外观色泽加深,新处方制剂外观色泽无变化;新处方制剂的临床疗效比原处方制剂的临床疗效好。结论:氧氟沙星醋酸盐遇光易氧化使颜色加深,加入一定的抗氧剂硫代硫酸钠是保证制剂质量稳定的可靠方法,而加入一定的激素地塞米松可增强主药氧氟沙星的疗效,使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蒸馏水的加入可使制剂乙醇浓度由70%降低为38%,从而避免了制剂中乙醇浓度过高对耳道的刺激性。

[关键词] 氧氟沙星滴耳液;稳定性;疗效;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R9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29-02

0.3%氧氟沙星滴耳液是耳科常用的制剂,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等临床常见疾病。我们发现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处方[1]配制的该制剂,在放置过程中易被氧化,造成外观颜色改变和含量降低,经改进处方后可克服此弊端,提高制剂稳定性和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处方研究

1.1 原处方和改进后处方(新处方)的对比

见表1。

1.2 处方改进的意义

0.3%氧氟沙星滴耳液在刚配制完成时呈淡黄色、透明、微黏稠的液体,但在放置过程中按原处方配制的该制剂颜色会发生改变,表现为逐渐加深,在规定的贮存期(个月)内由淡黄色向黄色转变,氧氟沙星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其疗效。为此我们组成新处方,分别对照观察原处方和新处方在放置1、3、6个月的外观变化,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含量,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的规定,氧氟沙星含量应为0.27%~0.33%(g/100 ml),观察测定结果(表2)。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当抗氧剂硫代硫酸钠,可使氧氟沙星稳定性大为提高,可保证制剂在有效的储存期内质量稳定。地塞米松的加入可增强主药氧氟沙星的疗效,使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抗病毒作用,蒸馏水的加入使本品乙醇浓度由70%降低为38%,从而避免了因乙醇浓度过高对耳道的刺激性[2],而且保证了一定的抑菌作用和对药物的穿透性。

2 临床疗效研究

2.1 新处方疗效

我院耳科用新处方配制的0.3%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0例,疗效满意。

2.1.1 资料与方法

2.1.1.1 临床资料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持续流脓鼓膜紧张部中心穿孔,鼓室黏膜充血、肿胀、无肉芽及胆脂瘤体征者82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痛、流脓、少数有发热者3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耳流脓伴耳痛、无颅内并发症者29例。单侧125例,双侧25例。年龄1~80岁。

2.1.1.2 治疗方法先将患者外耳道脓液用小棉签擦干净,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滴入0.3%氧氟沙星滴耳液5~10滴,并加压耳屏促进药液进入中耳腔,滴后嘱患者耳浴5~10 min,每月3~4次,5 d为一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愈者停止治疗,未愈者则继续第二疗程(除极个别急性炎症患者伴用全身抗菌药物外,一般不合并用药)。

2.1.1.3 疗效判定0.3%氧氟沙星滴耳液应用后第5、10天观察患耳,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用药反应。治愈:干耳、炎症消退;显效:分泌物消失,但鼓室仍潮红;好转:耳分泌物减少、炎症减轻;无效:用药10 d,耳分泌物无改善或加重。

2.1.2 结果在10 d内治愈干耳125例(83.30%),显效15例(10.00%),好转6例(4.00%),无效4例(2.66%),总有效率97.30%。所有病例均未见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现象。

2.2 原处方疗效

将原处方配制的0.3%氧氟沙星滴耳液也进行上述临床观察,在10 d内治愈干耳110例(73.3%),显效25例(16.6%),好转10例(6.6%),无效5例(3.3%),总有效率96.2%。

3讨论

氧氟沙星含有酸性的羧酸基团和碱性的哌嗪基团,具两性性质,本身为无色,但氧氟沙星滴耳液为其醋酸盐溶液,呈淡黄色醋酸盐的氧氟沙星因其结构中酚羟基的存在[3]而易氧化,加入适当的抗氧剂是保证制剂质量稳定的可靠方法。改进后的处方配制的0.3%氧氟沙星滴耳液临床疗效优于原处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S].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00.

[2]冯世栋.对氧氟沙星滴耳液处方内乙醇浓度的商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8): 370.

[3]王守双.氧氟沙星滴耳液鉴别方法的改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 20(8):505.

(收稿日期:2007-10-1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拉定的浓度 下一篇: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