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6 04:05:56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其一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儿童情绪概念、发展特点以及情绪调节的方式进行研究,倡导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儿童了解情绪的有关知识,在师幼互动中,进行良性的情绪传递,并积极关注儿童的情绪表达,帮助儿童调整不良情绪。

【关键词】学前儿童 情绪 健康发展 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人的发展不仅涉及智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包括情绪的发展。人的情绪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积极的态度联系的情绪,如振奋、热忱、英勇等,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使人积极地行动,起到“增力”作用。另一类是与积极态度相反的消极情绪,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它削弱人的活动能力,起着“减力”作用。婴儿很早就能利用哭与笑这样的情绪表现紧密联系照顾者,躲避陌生人,调节与周围环境关系。情绪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他们愿意学习,提高活动效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容易导致各种消极行为,起着反向推动作用。在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情绪问题将会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乃至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和发展健康的情绪,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关于情绪的相关研究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彭冉玲,2004,p.351)情绪理解作为情绪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被认为是情绪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Izard和Harris(1995,引自Cohen,1995)把情绪理解定义为对情绪加工过程有意识的了解,或者对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识。情绪理解为情绪交流和社会关系提供基础,是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反映指标。Bretherton等(1986)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开始掌握情绪词汇。

关于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变化,Denham(1998)认为,在学步期和学龄前期,儿童主要依靠照料者提供支持性的情绪调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渐渐能灵活地独立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早在1966年Lazarus就提出,由于不同个体对同样情绪唤醒会出现不同解释,这种对事件意义的认知解释会直接影响到情绪反应。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对刺激源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自己和他人情绪反应的理解力或推测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三、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了解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绪发展对于儿童整体发展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埃里克森(1963)认为,3—6岁是儿童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因此他们需要来自成人的鼓励和支持。他认为,学龄前的儿童处在“发展”和“塑造”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独立给了他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愉悦感。布朗分布伦纳(1979,1989)也给出了一个相似但内容更为扩展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与儿童的情绪情感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影响着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反之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各项社会关系。

发展健康情绪情感的关键在于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学龄前的儿童,在没有成人指导和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将大大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如果成人对于孩子这种自主自发的行为没有给予一个积极支持的回应,孩子就可能会觉得羞愧和内疚,并怀疑自己的能力;相反,如果其表现得到了成人的表扬,孩子将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良好的情绪就发生了。鉴于情绪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以及幼儿阶段的情绪特征,幼儿教师在幼儿进行自发自主的探索活动时,不要试图干预和批评幼儿的行为,而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二)帮助学前儿童了解和建构与情绪有关的知识

不仅老师、父母、监护者需要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儿童也必须获得与情绪相关的知识。儿童不懂如何恰当地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关知识造成的。根据儿童在学龄前时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成人可以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如图片、图画故事、动画片,或是通过歌曲和各项游戏活动传递给儿童各种有关情绪的概念和知识。

1. 帮助儿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认识情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在看动画片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暂停下来,要求幼儿描述故事中某种情感的特征,其次,教师可以把各种情绪及其特征编成儿歌,这样不仅能让儿童了解各项情绪及其特征,并能学会如何对某种特定的情绪做出反应。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头脑风暴”的游戏活动——“听起来……,看起来……,感觉上……”,让幼儿认识各项情绪的特征并能将他们归类。

在情绪表达方面,老师讲故事后,可以让幼儿复述故事,并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教师也可以给出某种情境或场景,让幼儿说出他们在该情境中会做出何种反应,并解释这么做的原因。这都将帮助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鼓励他们积极表达,不要轻易评论甚至批评孩子的观点。

2. 帮助幼儿解读和分辨他人的情绪情感

解读和分辨他人的情绪情感直接涉及能否正常跟他人互动和交往。发展这一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感受。教师可通过让幼儿解读图画书中呈现的人物面部表情来培养他们解读和分辨别人情绪的能力,也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机停下来,让孩子们预测故事中的角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并分析这种情绪感受的原因,还可以让幼儿站在故事中角色的立场来讲述故事,甚至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身临其境”地了解和表达各种不同人物的情绪情感。以这些方式让幼儿“切身的”体会到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的情绪特点,帮助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以及各种社会交往中能充分理解他人的感受,进行良性互动。

(三)在师幼互动中,进行良性的情绪传递

相互尊重是建构师幼良性情绪互动的前提,Wessler (2003)指出,一个充满尊重的教室氛围可以使幼儿在身心情感方面感到安全,并能充分认知到自我的价值。要创建一个尊重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幼儿之间的互动,并及时制止骚扰和社会排斥行为。教师应让幼儿知道这个环境中的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并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在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也共同承担着责任。教师应尊重幼儿,这种尊重不应因为受教育者年龄的区别而有所分别。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师幼之间良性的互动,教师必须密切地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他们及时和积极的反馈(McConnell & Elliot,2003),进行真诚和理解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更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当儿童在表达他们的观点或做出某种选择时,教师应充当一个忠实的倾听者(McConnell & Elliot,2003)。

上一篇:五年制小教中师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点滴谈 下一篇:浅析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