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涉农信贷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01:34:21

加快涉农信贷发展的思考

【摘 要】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际民生和国家安全,而涉农信贷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农业生产层面、农业服务体制层面以及金融机构制度层面这3个方面探究了涉农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然后分析了涉农信贷的发展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涉农信贷;困境;思路

我国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尤为突出。要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系,就需要弥补农村金融这块短板。本文结合黔南州实际,探讨在内陆不发达地区涉农信贷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涉农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

1.从农业生产层面

(1)农业经营风险高,农业信贷风险大

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差,导致农业信贷不敢轻易介入,农业信贷面临自然和市场风险导致的信贷损失机会很大。

(2)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承贷能力弱

我州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未能形成,龙头企业与经营农户的关系不紧密,专业化合作社运转低效。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不足,在银行的信用评估中,很难获得高的评级,导致获得的授信额度小。

(3)农业收益率低,农业承担高利率能力弱

农业是技术进步比较缓慢的行业,农业的收益率比较低。但从国外比较成功的农业信贷的实施经验看,只有高利率,才能弥补农业信贷的高成本,才能维持从事农业信贷的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4)农民信用意识淡薄,涉农贷款不良率高

农业的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的商业意识不强。因此,导致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不能按时归还本息,不良贷款多,导致涉农银行不能大胆的发放贷款。

2.从农业服务体制层面

(1)农业要素流动性差,有效抵押物不足

要获得银行信贷就必须能提供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在目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土地不能转让,不能成为农民的有效资产。农村房屋交易困难,流动性差,不能成为有效抵押物,这就限制了农业信贷的发放。

(2)农业担保缺失,农业信贷风险可控度差

有效抵押物不足,就需要农业担保的介入,来转移和承接银行的信贷风险,调动银行发放信贷的积极性。目前,我州没有专业的农业担保公司,农业担保主要限于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且农户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反担保措施。

(3)农业保险薄弱,农业信贷风险转嫁能力差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没有农业保险的介入,农业的风险保障能力差,农业信贷就无法有效的转移风险,也极大的限制了农业信贷的发展。

3.从金融机构制度层面

(1)合作金融机构成空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体系中合作金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现阶段,我国由农民自身组织参与的合作金融机构尚处于空白,我州合作金融机构欠缺,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2)农业信贷成本高,涉农银行积极性不高

对于单笔小额的涉农贷款,商业银行从事同样的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款回收等工作,导致农业信贷成本高昂。因此,涉农银行在盈利的压力下,对于从事涉农信贷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涉农信贷发展思路1.农业产业化是基础

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承接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银行才能更好的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从而愿意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

2.合作金融是关键

目前,我州的涉农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因多种因素,开展涉农金融业务困难重重。如果农民能够组建合作金融组织,将本地储蓄资金留在本地,农业资金短缺的状况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农业担保保险体系是保障

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的一环,它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能力,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与涉农信贷进行合作,提高涉农信贷的风险控制能力。

4.抵押物创新是突破

一方面,目前我州仅有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等少数抵押方式,抵押方式较为单一;另一方面,这些资源交易不易,也很难成为有效抵押物。因此,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成信贷的有效抵押物,是涉农信贷突破的关键。

三、加快涉农信贷发展的建议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成为信贷的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种养殖大户,形成种养殖、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的农业产业链,提升我州农业的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农业市场。通过探索新的交易模式,真正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林权以及农村住房纳入其中,为这些产品能够充当有效抵押物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组建专业化的农业担保公司。农业担保是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的一环,农业担保的缺失,是涉农信贷不能做大的一个制约性环节,应该尽快组建我州专业化的农业担保公司,为涉农信贷的发展解决担保不足的问题。

四是积极参与筹建农业保险公司。目前,必须由政府组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贵州省政府从全局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组建农业保险公司,我州要积极参与,寻求省农业保险公司对我州发展的支持,尽快在我州开展业务。

五是培育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引导,选择发展前景好、监管有力、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的引导和培育,条件成熟时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农民自己的“银行”。

参考文献:

[1]李强,简洁,梁锐锋. 基于信贷配给视角对金融支持涉农经济发展的思考[J]. 西南金融,2012,01:35-37.

[2]农业银行产险业务服务”三农”课题组,鲁蔚. 有效服务“三农”信贷业务 助推县域农行经营转型――加快农行产险业务发展的思考[J]. 农村金融研究,2008,02:72-77.

[3]汤洪. 基于县域视角的湖南农行涉农信贷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丽(1986―),女, 汉族,贵州省遵义市, 本科,助教。

上一篇:铜原料进口企业外汇风险应对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变化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