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16 12:51:59

《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就如何避开概念的繁琐、语法的枯燥,应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

关键字:趣味案例;实例教学;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4-0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计算机课程,也是近年来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指定考核的语言,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程的理论性相比,VB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过去,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以讲解理论为主,动手实践为辅,经过不断探索改革,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大力提倡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借助案例引导,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能够让学生迅速上手并能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拓展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现在职业教育类的大多数计算机教材都是案例教程,但是,很多教材就是例子的无序堆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把一些生活实例编写成教学案例运用于VB课程的教学中,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构建相应的VB案例课件库,同时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拓展环节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下面,就谈谈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过程。

1.应用趣味案例,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参与学习。在上第一堂VB课时,为了迎合学生心理,更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用,能实现什么功能,先不讲理论知识,而是演示一些有趣的实例,如:移动字幕、打地鼠、计算器等实用小程序,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新奇",喜欢上程序设计。

"移动字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之一,在学校、超市、街道等,只要有电子显示屏的地方,都会看到移动字幕,用VB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下面就看看它是如何实现的。

对象名称属性属性值图形界面

窗体Form1Caption移动字幕

标签框Label1Caption欢迎光临!

计时器Timer1Interval500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问:能否将文字显示成彩色或者是让文字实现颜色的不断变化?能否实现文字的来回移动?字幕的移动速度可以调整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关注相关知识,勤于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在演示"打地鼠"的小游戏时,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勇跃尝试,过去,他们玩的都是别人编写的游戏,现在,只要通过学习,自己就能编写游戏,不禁情绪高涨。

2.注重实例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刚接触程序设计的中职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而VB中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多,语法又枯燥难记,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对这些概念、语法理解困难,要求他们利用事件代码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案例,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的应用。

在学习"文本框"的时候,利用学生到银行取钱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密码校验"程序,在文本框中输入密码,3次输入错误,将退出程序。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学习起来既直观又易理解。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将文本框的Password属性由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学习随机函数RND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出题游戏"的例子,让学生随机产生两个整数,来完成一个出题游戏。在完成这个实例的同时,学生想到平时上网经常要求输入校验码,提出能否设计一个"产生校验码"的程序,在鼓励了学生的想法之后,通过学生思考--查找资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了这个程序的设计,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

3.案例结合数学,开发创新思维

程序设计语言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强,特别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面,算法和数学的关系比较紧密。数学是每个人从小就接触、最熟悉的学科之一,而程序设计语言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最常见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过去,学生基本上用"底×高/2"来计算,如果只告诉三边长,就无从下手了。用VB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利用海伦公式 (其中S是半周长),配合IF语句的判断,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如果想让界面更直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签框提示、文本框输入、MsgBox输出的办法实现。再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用下列代码很快就能解决:

方法一:

For i = 1 To 35

If i * 2 + (35 - i) * 4 = 94 Then Print i, 35 - i

Next i

方法二:

For i = 1 To 35

For j = 1 To 35 - i

If i * 2 + j * 4 = 94 And i + j = 35 Then

Print i, j

End If

Next j

Next i

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如:"回文数"、"水仙花数"、"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斐波那契数列"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来。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熟悉了语法结构,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还开拓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设计综合案例,培养程序开发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实践课程设计中,应当重视综合案例、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语法知识如何应用等。学生可以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查缺补漏,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灵活运用的驾驭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有一组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发现歌词字幕和歌曲的播放速度不匹配,能不能设计一个字幕播放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字幕和歌曲播放同步。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让学生确定是用什么播放器,引导学生找到存放歌词字幕的文件,搞清楚播放原理;其次,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如何去解决;第三,提出设计思路,编写设计提纲;第四,进行程序设计和代码调试;最后,实施应用检测。通过解决这样一个常见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每个学校都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学生学习了基本语法和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发一个小型的"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增、删、改操作和学分的统计,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开发程序的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永无止境,教学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或者孤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VB教学探索可以看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符合VB教学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巧妙地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VB学习中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使VB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袁 玫 薛淑斌编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彩虹 沈大林主编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铁道出版社

[3]游金水主编 《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复习指导用书》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学生学习压力分析 下一篇:也谈情境图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