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晚报的困境与发展等

时间:2022-09-16 12:51:52

地市级晚报的困境与发展等

近年来,随着地市级晚报类纸质媒体的兴起,一些报纸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曾经风光一时的晚报、晨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出现了大幅萎缩或停顿不前,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报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域方面的限制,也有办报方针方面的失误。

正确认识新闻的本土化

地市级的晚报或晨报,大都是当地党报的子报,受其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其新闻资源相对匮乏,而另一方面,读者关注的一些问题,却不敢报道,就是报道了,也是遮遮掩掩,生怕得罪某些单位和个人。比如6月8日宿州市《皖北晨刊》一版的一篇法院判决杀人犯的文章,人名是化名,连法院也没有具体名字,读者看后莫名其妙,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哪儿发生的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贾汉在《关注地市报生存与发展》一文中,曾对地市报的这种劣势有深刻的分析,省级以上的报纸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各地市负面的情况,但地市报不好批评本地市,很多情况下,负面报道一出,当事人就会找上门来,而这样的报道又是读者想看的内容,非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知道有些报道吸引读者,登出后会增加报纸的零售量,但最后又大都“委屈求全”,撤下想登的稿子。最后出版的报纸大都是妥协的产物。其版面上占大多数的还是新华社或网上的新闻,国内、国际、体育、娱乐等等,千报一面,很难体现本地特色。

另外,因为自身经济方面的制约,地市级的晚报或晨报版面数量相对较少,在数量上也很难吸引大众,在每份报纸都是5角钱、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读者当然购买阅读性更强、更便宜的报纸。《安徽日报》的子报《新安晚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皖北地区的发行数已达到3万多份,接近当地党报的发行数,原因就是它的信息量大,有用信息多,而其适时推出的主打内容也吸引了很多读者,以今年陆续推出的高考内容为例,就吸引了众多孩子家长到处搜寻报纸,而地市级的晚报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地域的限制对地市级晚报不利,但是它的新闻本土化同样有优势。当地读者最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土新闻。所以《皖北晨刊》在版面设置上改变了以往人云亦云的做法,在一、二版主要刊登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开办的“百姓声音”、“今日速递”、“回音壁”等栏目都受到了读者好评。三、四版主要办尽量本土化的专副刊。这些贴近本土的专副刊的开办,为地市级晚报找到了一把联系读者的钥匙。

真正贴近读者需求

虽然说地市报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如果有好的办报思路,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从办报定位上来讲,不能一味地追求时尚和小资,而应定位于普通受众,服务于一般读者,关心读者琐碎的日常生活,要把“服务”精神贯穿于采访和编辑中。《皖北晨刊》从8月15日至9月1日,二版头条关于“宿州市20余家酒店加收开瓶费”的连续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面对宿州市酒店餐饮协会下发的对自带酒水加收15%开瓶费这一事件,报纸从读者心声,工商、消协的态度,酒店自白等多个角度,客观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9月1日,该事件以20余家酒店停收开瓶费而结束。这一事件也被安徽省物价局列入了向社会公布的三起违法案例之一。这说明,虽然事情不大,但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了百姓的呼声,调动了读者阅读欲,而不是只及浅表,这样的报道贴近了读者与报纸的传受关系和稳定的阅读关系。

克服时效的滞后性

除了内容、定位等方面的原因,出版时效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原因。很多读者批评一些晚报是文摘报,一大原因就是其刊登的内容没有时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读者能更快地了解各类新闻,而我们的报纸如缺乏新闻敏感,不能对新闻有快速反应,将失去更多的读者。地市级的晚报、晨报应该强化当日新闻,其当日新闻量应占到40%-50%,“近来”、“最近”、“连日来”这些模糊词汇尽量少用,当日发生的事如来不及详细报道,可以先发简讯,而把后续报道放到下一期见报,这样反倒更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对于深入报道,一定要榨干吃净有用信息,在这方面,当地报纸比大报更有地域优势。去年宿州市因连日大雨,古城墙突然坍塌,埋住了依墙而立的工棚,造成多人死亡,两人侥幸逃生。这一事件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前来采访,而最后见报的消息多是短短几百字,而我们本地的报纸发挥自身优势,深挖细掘背后新闻,其中既有古城墙的历史变迁,又有两人如何侥幸逃生等更详细的内容,在这一对决中,无疑地市报成了市民的首选。地市级晚报对本地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作为一个地级市,这样的时候毕竟不多,而“平淡无奇”的日子还是居多数,如何在“平淡无奇”中发掘新闻,服务于市民,这才是根本。除了本地新闻外,国际、国内、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晚报一样也不能少。如何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消息传递给读者,也是地市级晚报要探讨的问题。

加大新闻策划的力度

新闻策划对于现代报纸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重大新闻、热点新闻、日常新闻的策划。对于地市级晚报,找到具有典型社会意义和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实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连续性策划报道,对晚报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面对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我们如何从平淡中挖掘出精彩,就需要编辑主动策划,主动思考,找到新闻的切入点。2007年9月初,《牡丹江晨报》给我们发了一封信,希望帮助寻找埋名60年的抗联英雄高群在宿州的家属,这是一封极普通的信,但是编辑传看后,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报料,因为高群的经历非同一般。他生前已是38军前身东北民主联军一纵营教导员,他的战友孙洪道、江拥辉、梁兴初等均在解放后担任要职。同时,历史的责任感也让我们马上投入到“寻找高群”的报道中。9月11日,我们在一版刊出来信全文后,马上派出记者赶往墉桥区蒿沟乡,查找解放前“宿县第二区”的位置,另一路记者采访市党史研究室史文任和市老龄委的张桂侠主任,希望能获得英雄家乡的确切地址。最后终于确定英雄的家乡就在现在的墉桥区蒿沟乡高滩村,高群原来的名字叫高凤楼。9月14日,记者一行冒雨来到高滩村,见到了英雄的两个侄子,70岁的高维亮老人和80岁的高维列老人,也看到了老人珍藏50多年的“革命烈属光荣证”。在随后几天的报道中,我们和《牡丹江晨报》携手合作,由他们提供当地英雄战友和群众的追忆和悼念,我们提供英雄家乡亲人的回忆和背景材料、采访实录,这一系列的报道,在两地均引起了很大反响,高群也被群众称为“宿州籍的杨子荣”。这次成功的策划让我们看到,只要找到好的新闻线索,深挖细掘,充分满

足受众的阅读欲望,才能为受众提供上乘的新闻大餐。

选择好视角发现好新闻

田永杰

角度,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

构成事物的每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记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取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旧闻里面提炼新闻

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改造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用旧闻的材料,可以使新闻更加丰富、可信。

旧闻变新闻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1 新闻由头。没有新闻由头,旧闻很难改造成新闻。

2 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发生有较长的历史背景做积淀。

3 新闻事实。

在河南许昌有一支拥军队伍,20多年来她们把消防官兵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洗衣、缝补,给他们家长般的关心和爱护,她们被子弟兵亲切地称为“老妈妈服务队”,每年到了八一建军节各媒体都要对“老妈妈服务队”进行报道,老妈妈们20多年积累下来的拥军情在新闻报道时也被重复表现为洗衣、缝补和理发等看似简单的拥军活动。我们在采访时发现,老妈妈服务队有了新变化,在老妈妈的影响下,很多年轻的市民自愿加入到了拥军队伍中,“老妈妈”们年龄大了,又有年轻的市民,女的、男的积极接过拥军接力棒加入到服务队,“老妈妈服务队”已经成为市民拥军的代名词。我们就采写了《老妈妈服务队有了接班人》,以老妈妈服务队的接班人作为新闻由头,不仅在新闻中回顾了老妈妈们20多年的拥军情,又以接班人的加入展现了市民大众殷切的拥军情意。

大新闻里提炼小新闻

大新闻提炼小新闻,实际上就是分解新闻,把一篇新闻分成多篇新闻。

分解新闻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 按时间顺序提炼。就是按照新闻的发生、经过、结束进行提炼,可提炼出连续报道的许多题目。

2 按新闻的内容提炼。

3 按体裁提炼。就是根据新闻事件和人物提炼出消息、特写、通讯、述评等多种体裁,一件事和一个人物可用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的新闻体裁进行报道。

4 按人物的类别提炼。就是按照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进行提炼。

以每年的麦收会战为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采访引进外地农机、麦收开镰、麦收过半等稿件,以内容为标准可以采访农机部门为机手提供服务、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麦收石油供应、抢收抢种、麦收帮扶等稿件,以题材为标准又可以采访农机手的一天、农机服务站见闻、党员帮扶队、小麦机收成主流、政府服务立大功等特写和述评,以人物为标准还可以采访一个农机手、一个农机经纪人、一个帮扶的党员、一个困难的农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确立不同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可以采访一篇出色的稿件。

共性新闻里提炼独家

提炼独家新闻是记者的硬功夫,这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和独特眼光,但也有些规律性东西可以遵循:

1 采访时细心观察,在共性中寻找个性。采访时每个记者都在对人物、事件进行观察,选取角度,而独家新闻,就必须观察仔细,角度新颖。

2 采访中不随大流,独立思考。人云亦云,众人写的东西你也写,永远出不了独家新闻。

3 采访中既要抓住独家,也要提炼新闻。

2003年我们参加了黄河兰考段抗洪报道,在采访中发现,抗洪官兵所穿的救生衣有一部分是旧的,上面写着很多字,原来这些救生衣是98长江抗洪时部队留下来的,长江抗洪的老战士转业了,新战士又穿上了写有抗洪誓言的救生衣,投入到新的抗洪战斗中,我们就选择了这个角度独家采访了《救生衣上的誓言》,赞扬了人民子弟兵不怕死、不怕苦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英勇精神,播出后社会反响良好。

分散新闻里提炼组合新闻

组合新闻的价值就在于把新闻含量不高的新闻进行合理组合,达到100%的新闻价值。

1 同类事物的组合。

特别是经验性报道对一个人、一个单位采访时,就需要把握主题,依据报道的目的筛选具有相同特点、可以表现主题的事件进行组合,这样既增加、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又突出了主题。

2 并列关系的组合。

形式逻辑把事物分为属种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而组合新闻采用的是并列关系。采用并列关系,文章表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便于读者阅读。

3 具有新闻价值的组合。

组合新闻的每个组合体,尽管新闻含量不高,但必须具有一定新闻含量,而且经过组合后能达到一定效果。

同类新闻里提炼系列新闻

同一类事物中,要善于分类,善于跟踪,合理区别,就能提炼出好的系列新闻,如何在同类新闻中提炼系列新闻呢?譬如围绕“农民文化素质的变化”,从这一同类出发,按照党员分类:可以写退伍党员、普通党员、老党员文化素质的变化;按技术门类分:可以写科学种田的、养殖的、特色种植的农民的变化;按照地理位置分,可以报道外出打工农民的变化,还可以报道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变化;按性别分:可以写男性农民和农村妇女的变化,在“三八”妇女节时,写农村妇女的变化,会很受欢迎。

从局部新闻里提炼全局新闻

要想增加局部新闻的含金量,就必须站在全局新闻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提炼局部新闻,也就是站在全局新闻的角度审视新闻点,具备了全局意义的局部新闻,可以成为优秀新闻。

200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发了《周丽迪孜的上学路》、《阿不都热西提搬家记》、《军民鱼水情:维族老汉卡德尔的日记》等系列片,每个新闻都是从一个人的故事说起,从一个人的典型经历展开,从局部的变化来展示新疆成立50周年的巨大变化。

把典型新闻拉长、拉大

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报道,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方面,典型报道通常在一篇主通讯之后,要进行大量的后续报道来丰富典型的形象。

1 采用多样的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段,立体化、全方位地报道。

使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具体化,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运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和角度来吸引读者的目光。

2 不惜篇幅地对重大典型进行追踪报道。

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覆盖作用、导向作用,使典型在读者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增强了典型的引导、教化作用。

3 把好“方向盘”,保持“零距离”,抓好各条战线上有代表性的典型。

进一步增强稿件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要让典型“动起来”、“深起来”。

典型宣传的目的不是宣传典型的故事,应该说典型的故事只是一件“外衣”,它是典型精神的一个载体,而真实目的是通过对这样或那样、这些或那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宣传把伟大的精神传播开来,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学习这种精神的热潮,典型报道中应该增加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典型报道之后报纸要收集和刊发一些“典型”在读者群体内产生何种影响的稿件,加大“典型”的辐射作用,增加“典型”的厚度和影响。如果能让“典型报道”与“读者共鸣”互动起来,那么典型精神的影响力会大大加强。

上一篇:全方位提升媒体的舆论影响力 下一篇:好记者,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