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价值观的形成

时间:2022-09-16 12:04:51

建筑价值观的形成

【摘 要】建筑都有时代性的,是一个时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而当今这个时代,决定一栋建筑物、甚至是一座城市最终建成什么样子,除了技术、工艺、材料和财富等因素之外,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建设决策者和建筑师的意识。而影响人意识的,则是他的价值观。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不同样式,反映出特定的建筑价值观。

【关键词】建筑价值观;学科交流;技术生态;环境

一、引言

08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建筑行业,作为一名基层的建筑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群体显得很弱势,无耐的弱势。毕竟在一个多元取向的社会,决定一栋建筑物、甚至是一座城市最终建成什么样子,除了技术、工艺、材料和财富等因素之外,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建设决策者和建筑师的意识。而影响人意识的,则是他的价值观。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不同样式,反映出特定的建筑价值观。

我特别羡慕那些本着自己的理想或者说价值观在做建筑的人,这也是促使我反思的原因。也许我们没有勇气放出“狂言”,无愧于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应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这至少无愧于自己。记得任志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没有能力推动改革,只能管好自己的乌托邦。但我希望能影响更多人推动改革,也许会失败,但至少不让自己因为什么都没努力而后悔。”在当下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能有这种自我察觉?我们一个人推动一个行业领域发展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形成自己的建筑价值观,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筑师个案研究

如今建筑创作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体制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建筑师的影响,建筑师得以把个别自我的经验主体化,从而为先锋力量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以张永和、刘家琨为例子,因为他们不仅活跃在中国实验建筑的前沿,也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他们虽然思考方式、立足点、目标各不相同,个体的形象与特征也迥异。但是他们拥有自己的姿态,有自己的建筑价值观。

张永和,出生于1953年,北京人,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个时尚符号,也是一为中国建筑形象的代言人。2005年9月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成为首位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华裔学者。他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个时尚符号,也是一为中国建筑形象的代言人。

1、张永和认为市场经济中的建筑师可能面临三种态度:

第一种:无条件参与到生产与消费的机制中去。

第二种:批判并(尽肯能)拒绝参与。

第三种:批判地参与,界于一、二两种态度之间。

首先张永和指出第三种态度是一中批判的态度,他站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建筑设计的对立面。建筑转化为行动中去,实践成为了解问题的过程。

其次,第三种态度是在“规模、量、速度的压力下”的社会实践。张永和以逻辑的思辨方式分析了建筑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向工业建筑学习”的口号。

2、张永和的精英意识

张永和的精英意识首先表现为“雄心”,即中心的目标,他曾明确表示他想生活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而不是一个文化的边缘。张永和的人格特征和精英意识为他的身份塑造铺垫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职业的发展,他一步步实现了从学者到建筑师再到文化代言人的“中心”目标。

刘家琨,出生于1956年,自20世纪90年代末,他频繁的在各种艺术展亮相,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他的建筑既不是纯粹的乡土建筑,也不是高技派的现代建筑,但却是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主体与自我对话的力量,主体的自觉、开放的建筑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使他将建筑实践开拓成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典范。

1、玉米的生存策略。

2、刘家琨作品力图传达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人文意蕴,一是低级策略。

3、天井母题和内部迷宫;表皮和事件

三、形成建筑价值观的几个方面

第三种态度、玉米策略、以及王澍的造园游戏,马清运的都市现实主义,总结一下,我觉得做建筑师跟做艺术不一样,它是一个被动推动,而艺术可能是主动推动。那么这种推动力里面,像马清运他们是社会能量在推动,都市实践是关于社会理想主义在推动,而刘家琨是个人的存在感在推动,我觉得不管做大做小,在这样一个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一个时代里面,个人的存在还是十分关键的。

1、干一行、爱一行,扎实基本工,热爱建筑师职业

我认为,对这句话应该辩证地看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去倾注自己的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价值工作。

(2)从对待工作的态度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爱一行,干一行”,我们应该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怀着强烈的工作热情去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继而发自内心地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

(3)发现问题了要面对问题,不要避开它,把这个问题当作自然去解决它,如果你在解决的过程中间有些创造性,那么其实中国性和个人性都会有所呈现。这个不算秘密,这是一个工作方法。

2、注重学科交流,懂得多学科的融会交流

(1)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建筑源于生活,建筑学作为感性的建筑是心灵感受和体验的感性显现。作为理性的建筑学,它是技术、构造和材料的科学组合。

(2)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3)对技术创新有乐观的精神和高度的敏感性,擅长技术的构思和创作,尤其是结构的构思与创作的建筑师。他们在建筑创作中的形式思路和技术思路往往是平行展开、同步进行的,他们理解技术专业人员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善于和工程师们精诚合作、共同创作。

(4)有着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背景,或是本身便兼具有工程师职业身份的建筑师。他们在建筑创作中,形式的思路和技术的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

3、尊重生态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然而建筑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无疑成为一种经济活动,必要的商业规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商业规则决定了建筑师(包括设计院)成为依附于设计费之上的经济人。一方面可能受无知业主的指令调遣,同时又为其错误的决策背黑锅。在不公正或不公平竞争中,还得忍受同行竞争的压力和业主恶意压价的双重之迫。如果选择放弃,则意味着收益的损失乃至生存的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态设计的原则。

四、结语

我们现在所参与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市场操作,它有自身的规律,比如说开发压力大,更大的尺度,更快的速度,甚至必须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购买者也好,商业开发者也好,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要求量,更开始要求品质。希望建筑师做出有更多附加值的东西,希望建筑作品具有独特性、能够更加细致地处理问题。我想建筑设计和很多行业一样,都是是攀附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形成自己的建筑价值观,守住底线。这不是说固执己见,真正意义的价值观应该是被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同一个人群共同接受。这种价值观,应讲求宽容与多元化,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讲求生态效应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能源的充分利用,讲求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参与(包括不成熟的业主与大众)。因为这是建筑朝向革新与原创的唯一正途。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08

[2]《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6

上一篇:粉喷桩在湿险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应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