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外储积累风险日益凸显

时间:2022-09-15 11:58:36

高外储积累风险日益凸显

“2.45万亿美元”、“雄踞全球之首”,这是截止到2010年6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状况。中国政府如何管理与运用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引发了国际社会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持续关注。"

中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中司被创建以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中国投资者是在增持还是减持美国围债,上述问题一直备受瞩目。高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呢?

储备高≠国力强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并随时可以兑换为货币的资产。既然外汇储备是一种资产,看起来似乎外汇储备越多越好。毕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支付进口商品与服务、偿还外债、开展海外投资,以及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一国应对投机性冲击,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

事实上,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与外汇储备不足有关。于是危机后,东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也帮助东亚国家顺利应对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然而,如何换种角度来展开分析,答案就变得越发不确定。

外汇储备越多是否意味着一国的综合国力越强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数据,按外汇储备规模由高至低排名,则日本、德国、美国与英国分别位居第2、11、19、22位,而中国、俄罗斯、印度与巴西分别位居第1、3、5、8位。

可以看出,但凡拥有发达金融市场以及国际化本币的国家,都用不着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这反过来说明,高外汇储备通常是本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本币国际化程度不足的结果。

成本与风险高涨

凡事均符合“过犹不及”的规律。随着中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超过了充分与适度的规模,与外汇储备积累相关的成本和风险便日益凸显。

成本之一是与外汇储备相关的“机会成本”。

中国超过90%的外汇储备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各类债券,这些债券的年均收益率通常不超过6%~8%。

与此同时,尽管国内资金充裕,中国仍在不断地引入外国资金。据估计,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引入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已达到90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在2005年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外国企业在华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22%。这实质上相当于中国人以较低的利息将钱借给外国人,之后叉以高得多的利息从外国人手里再把钱借回来。这种“以股权换债权”的方式意味着中国的国民福利承受了很大损失。

成本之二是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与产品价值下跌风险。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大致为:美元资产65%、欧元资产25%、其他币种资产10%。

有两个例子足以证明中国外汇储备过度投资于美元资产的风险。

其一,2008年8月,美国的房地美与房利美濒临倒闭。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大致有50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其中80%即为两房债券。如果美国政府坐视两房倒闭,并导致两房债券价值降低至零,则中国政府将遭受高达4000亿美元的资本损失,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10%!

其二,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至今,未来美国政府通过制造国内通胀和美元贬值来摆脱国内外债务负担的可能性相当高。而一旦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则以本币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将遭受熏大损失。如果当前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则以本币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将缩水3430亿美元。假定组建一个航空母舰编队的成本是100亿美元,这意昧着超过30个航母编队在一夜之间灰飞悃灭。

威本之三是,外汇储备的累积将会加剧通胀压力或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央行在积累外汇储备的同时,发行了大量基础货币。为避免基础货币发行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央行主要通过发行央票来进行冲销。然而,由于央票利率显著低于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央票的大量发行会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因此,冲销注定是不完全的,从而外汇储备的累积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形成物价或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事实上,2005年之后物价、股价与房价轮流上涨的根源之一,恰恰在于外汇储备的加速增长。

流量与存量调整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超过充分与适度的水平,目前外汇储备的继续累积对中国经济而言已经弊大于利,且风险将日益凸显。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进行流量与存量上的调整。

在流量上,中国政府应积极调整外贸外资政策,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弹性,加速国内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止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

在存量上,中国政府一方面应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实现外汇储备在币种上与资产上的多元化。

上一篇:加息只在传言中 下一篇: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将争端“国际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