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对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时间:2022-09-15 11:12:45

ECFA对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台湾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转型,即从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和高增值产业。尽管台湾强调工业升级与科技产业升级相结合来促进产业升级,并采取了包括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免税、减税、放宽外汇管制以及设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措施,但是本轮产业转型依然面临很多棘手问题:首先是科技人才瓶颈。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多年来台湾一直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致使从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上都没有给与大专院校足够的重视。此外,随着产业的外移,一部分人才流出台湾,而这部分人中有相当部分是高级的技术人才。其次是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进入21世纪后,台湾财政收支恶化,当局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被大大削减。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相应被缩减。官方和民间对研发经费的投入都不足以支撑台湾的产业升级。

在当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台湾在东亚经济圈中被边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对世界各国或地区都产生了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很多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或地区,纷纷签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2002年11月,大陆与东盟达成《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大陆与东盟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受此影响,也为避免排除在东亚经济圈外,日本和韩国也与东盟签定了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至此,东亚经济整合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由于FTA的实质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台湾无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定FTA,无法分享到东南亚经济整合过程中的好处,反而被排斥在这个圈外。

为了改变台湾目前的困境,台湾迫切与大陆签定《两岸经济合作架框协议》(ECFA),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带动台湾产业升级。究竟ECFA能为两岸人民带来哪些福祉,特别是为台湾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ECFA将为台湾产业转型创造动力与机遇

根据海峡两岸对ECFA达成的初步共识,ECFA的基本内容涵盖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清单、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当前台湾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转型,签定ECFA将为台湾产业转型创造动力并带来了机遇。

1、ECFA将等促进台湾出口的增加。

20世纪50年代纳克斯(Ragnar Nurkse)丰富和完善了罗伯特逊(Dennis H_Robertson)的“增长引擎论”(the engine of growth)。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外贸易能够带动和激发经济增长,而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带动产业发展:一是出口发展使一国出口产业及相关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加速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出口发展会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岸的贸易依存度非常高。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9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062.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05.1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为857.2亿美元,是大陆对台出U的四倍多。签定ECFA后,部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将会迅速降低,直至“零关税”。由于零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降低,将极大地促进台湾的出口增长。出口的增长通过以下两种渠道进行。一种渠道是将使得台湾产品在大陆现有的市场份额上进一步扩大。第二种是导致部分产品的进口由第三方转向台湾。

2、ECFA有助于优化台湾岛内产业结构。

(1)促进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早在1991年台湾“经济部”就在其提出的“十大新兴工业发展策略”及其配套措施中,根据“二高、二低、二大”(技术层次高、附加价值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大)的原则选定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机械与自动化、航太、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品与制药、医疗保健、污染防治等十项列为新兴高科技产业。2000年,又提出了把“两兆双星”作为推动重点。台湾非常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推动岛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电子资讯产业强,而航太、高级材料、制药等产业还比较薄弱。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接单能力强、自创品牌能力较差。这种局面反应出台湾在整个高科技产业价值链中,对高附加值领域占领得比较少。同样,产品跟进模范强、基础研究弱。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侧重于克隆岛外的技术与产品,也加上自己的一些创新,但是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这些问题,长期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成为了限制岛内产业升级的障碍。签定ECFA,可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大陆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基础研究实力优于台湾;生产研究的成本也低于台湾;科技人才储备丰富,工资水平较低;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程度高,出台多项优惠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推动效果。这些优势伴随着ECFA的落实,可以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不失时机地促使资源在海峡两岸合理配置,加快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步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部分台湾企业或企业生产线可能回流。

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动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另一种是被动型。主动投资大陆的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占领大陆广阔的市场。而被动型的企业,主要是碍于进出口的关税税率或者由于其他现实考虑,不得不将企业或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大陆进行生产。

(3)缓解岛内服务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台湾的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快,基本确立了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作为主导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降低,二是服务业的就业创造效果较低,三是服务业水平较低、竞争能力较弱。根据研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台湾的服务业与岛内的内需具有高度相关性。

解决岛内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对症下药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拉动台湾内需,二是放宽对服务业的政策限制。执政以来,当局对服务业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开。这在一个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融入东亚经济圈中,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对拉动台湾内需,刺激岛内的消费信心大有裨益。随着ECFA的签定与深化,台湾的服务业快速进军大陆市场,会为台湾的服务业带来无限商机,岛内服务业对内需的高度依赖性。与之同时,ECFA会极大地刺激岛内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从而带动岛内需求的增长,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3、ECFA有助于两岸双向投资,促进岛内相关产业发展。

ECFA中包涵了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内容,这为改变两岸长期以来单向不对等投资提供了政策基础。两岸双向投资,让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要素在两岸之间自由流动,对拉动台湾岛内的产业升级转型非常有益。目前,基于大陆的比较优势以及成本和利益的综合考虑,预计大陆资本将主要投入到一些资金需求量不大、投资回报较快和合作前景较好的领域,如餐饮、商业、交通、旅游等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或不动产领域、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文化娱乐领域。自2009年以来,台湾连续推出了“六大新兴产业规划”,将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作为台湾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新方向。这预示着这六个领域将是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方向。

ECFA涉及海峡两岸相互投资与合作的内容,一方面鼓励大陆优势产业投资台湾,另一方面也吸引台资投资大陆。通过相互投资,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ECFA对台湾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尽管ECFA可以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推动台湾产业升级,但是从短期来看,ECFA对岛内产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ECFA可能导致台湾制造业和配套的服务业加速外移。

诚然,海峡两岸签定ECFA后,部分高附加值的产业将会回流岛内。但是,制造业回流的可能性不大,转移到大陆的可能性更多一些。大陆有发展制造业所需的各种资源,且价格远远低于台湾岛内,内销市场潜力大。就目前台湾投资大陆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台湾制造企业以降低生产成本、看好大陆市场前景为动力,将投资从岛内转向大陆。随着ECFA的签定,大陆市场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之同时,由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工序会继续外移,与之相关的服务业也可能会转移到大陆。

2、ECFA可能导致台短期失业率上升。

如前所述,ECFA签定后台湾制造业和服务业外移的可能性会增大。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移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导致企业原本在岛内的岗位需求转移到大陆。

3、ECFA可能会造成岛内工资水平下降。

随着岛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移,一部分工作岗位会转移到大陆,可能会降低岛内的工资水平。一项研究表明,台湾在大陆的人才价格,总体不高,30岁左右、有5~6年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甚至低至每月6000元,这说明,大陆市场已经日益影响到周边市场的劳动工资水平,导致工资出现平均化的趋势,最终也必将拉低台湾的整体工资水平。此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可能会造成岛内的工作机会需求大于供给,也可能会导致工资水的下降。

注释:

①张玉冰:《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

②刘霜桂:《台湾科技人才危机再现》,《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第5期。

③陈宪等(2004):《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④李非、熊俊莉:《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合作》,《亚太经济》2007年第l1期。

⑤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5月。

杨德明:《台湾地区各方对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的观点述评》,《台湾法研究》2009年第3期。

邓利娟:《产业结构对台湾经济重振的挑战》,《两岸关系》2008年第8期。

⑦陈永志、万勇:《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探讨》。,《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

⑧李非、汤韵:《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方式和领域》,《两岸关系》2009年第2期。

⑨张远鹏:《台湾六大新兴产业规划与两岸经济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6期。

上一篇:被放逐的他者 下一篇:台湾农地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