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八项注意”

时间:2022-09-15 10:48:10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八项注意”

2.注意溶液的体积:一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二是当题设未给出溶液的密度时,可将各溶液(一般为稀溶液)的体积相加(如溶液的混合、稀释),认为其和为溶液的总体积;当给出密度时,则需通过密度进行换算求出溶液的体积。

3.注意单位运算:在概念的理解及应用中,一是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相互匹配;二是注意从单位运算入手,能简化解题思路,快捷求解。

例3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560体积氨。(1)求所得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若测得上述氨水的密度为0.91g·mL-1,求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3)取此氨水10mL,加水稀释到1L,求所得稀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4.注意溶解度的影响:第一,物质的量浓度适合表示不饱和及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不适合过饱和溶液(溶质未溶解完全);第二,注意一些典型问题,如Ca(OH)2的溶解度情况及气体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问题等。

解答本题时不能盲目套用公式,关键是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若饱和,则温度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若不饱和,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由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可知,1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因此,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还有(3.5-2.65)g=0.85g氯化钠未溶解,所得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26.5%。本题选C。

5.注意密度变化规律:在溶液混合和溶液稀释等问题中,注意溶液体积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溶液密度的变化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如强酸、强碱、盐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水、乙醇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7.注意实验情景:在计算溶液配制或溶液稀释等问题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一是注意不能把水的体积当成溶液的体积;二是注意在配制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与实际配制溶液体积的关系。

8.注意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关系: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电离方程式进行分析。组成微粒的某量=对应物质的某量×物质组成中该微粒的数目。此类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需引起注意。

本题易错选A项或C项。错选A项是对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关系把握不准造成的。错选C项是因为审题不仔细,有些同学看到浓度、体积就想到求物质的量,将题设数据分别相乘,再比较得到此项,而未细看题目要求。本题是要计算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仔细审题后,很容易得到答案为D项。本题选D。

上一篇:高考中涉及的《从实验学化学》考点分析 下一篇:高层建筑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