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肺炎合并腹泻12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15 09:24:23

口服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肺炎合并腹泻12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肺炎合并腹泻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40例确诊为肺炎合并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予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予口服蒙脱石散,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9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2例,有效4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三联活菌胶囊;肺炎合并腹泻;临床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02-02

肺炎合并合并腹泻是儿科多发病、常见病,腹泻常在肺炎的发展进程中出现,多为毒素侵犯肺部的同时,也侵犯到消化道,既影响到幼儿的营养及能量供应,也为肺炎的疾病恢复带来不少的障碍[1]。我院应用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肺炎合并腹泻患儿,取得不错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4月确诊为肺炎合并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确诊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肺炎的诊断标准[2],每组120例,其中,治疗组男53例,女67例,年龄1岁至3.6岁,平均(2.0±1.2)岁;对照组男55例,女65例,年龄1.3岁至3.4岁,平均(2.1±1.1)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临床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确诊肺炎同时或病程进展中出现腹泻,多呈稀水便或稀糊便,约3-8次/天,量不等,粪便未见明显异常,患儿部分伴有轻度脱水,治疗前未使用过止泻药物,并已排除肠道炎症。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予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1.2.1 治疗组 给予口服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1岁以下1/2粒/次,1-3岁1粒/次,3-6岁2粒/次,均2次/d。

1.2.2 对照组 给予口服蒙脱石散(3g/包),1岁以下1/3包/次,1-3岁1/2包/次,3-6岁1包/次,均3次/d。

1.3 疗效判定[3] 所有患儿均观察120h,记录给药前与后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尿量,及脱水情况,同时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显效:用药48-72h后,腹泻次数较服药前明显减少,大便变稠糊状或成形,尿量有明显增多,脱水情况纠正;好转:用药72h后,腹泻次数较服药前减少,大便呈稀糊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脱水较前明显改善;无效:用药72h后,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及尿量未见改善,脱水情况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及进行处理,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详细结果,见表1。治疗组显效9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2例,有效4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主要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原因[4]:第一,自身消化功能紊乱,因肠道外感染,导致菌群失调,糖类不能被转化为易吸收的短链脂肪酸,而初级胆汁不能正常代谢,积聚在肠内,引起了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第二,抗生素的引起的菌群失调紊乱,以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而肠杆菌相对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菌群失调。第三,在肺炎治疗中,使用抗生素引起变态反应,特别是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索、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并用时,会直接刺激肠道和植物神经,增快肠蠕动,减少葡萄糖吸收,而双糖酶活性下降引起腹泻。第四,患儿所吞咽的痰液中有害物质对肠道黏膜的刺激。

根据实用儿科药物手册[5]可知,三联活菌胶囊是嗜酸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均为健康人肠道所必须的正常菌群,有利于分解和吸收机体的营养物质,合成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肝胆负担和减少血中过氧化酯质等作用。对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急慢性腹泻、腹胀等肠功能紊乱有良好效果。此外,通过直接补充正常细菌群,能够维持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并清除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保护修复肠道,促进小儿的免疫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显示,服用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组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95%;而服用蒙脱石散的对照组显效率为52%,有效率为9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郭建春,程小宁,韩选明,等.口服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肺炎合并腹泻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6009-6010.

[2]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3] 鹤松.小儿腹泻诊断治疗的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3):172-173.

[4] 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40-1241.

[5] 张爱知.实用儿科药物手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上一篇:早期给予阿司匹林对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 下一篇: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