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水女孩”传递的教育价值

时间:2022-09-15 08:59:06

“柠檬水女孩”传递的教育价值

旧闻

2010年“柠檬水女孩”的故事在美国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7岁的俄勒冈州女孩在一个地方集市上售卖柠檬水,但因为没有卫生执照,被地方卫生管理员驱逐。这名女孩的遭遇引发媒体关注,很多人指责当地管理机构无权将小女孩赶走,称其扼杀了小女孩的创业热情。在舆论压力下,当地地方官亲自向这名女孩的母亲道歉,并要求卫生管理机构在执行相关法律时倍加谨慎,鼓励而非阻碍公民创业。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孩子而言,和小伙伴在街边卖自制的柠檬水、曲奇饼,往往是他们人生最早的“创业”体验。美国小学的慈善启蒙教育之一,也是组织学生通过卖柠檬水或零食自筹善款;有人为此还特别开发了一套卖柠檬水的经济学游戏,用以模拟这种最初级的创业模式……

新思

在教育方面,议论最多的是,这给中国教育以启示:创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并不认为这起事件能给中国教育以这样的启示。

如果见到有孩子在摆摊、卖汽水、送货的报道,那多半是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报道想传递的信息,绝对不是什么创业体验,而是揭示这些家庭生活的艰辛。至于针对城市家庭的孩子,我看不到一则他们开店的消息,提高他们能力和素质的,是各种“夏令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的家长是不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赚钱养活自己的。

大约在20年前,有关美国富家孩子从小就在街边为他人擦皮鞋,在海滩涂防晒油,挣自己的零花钱,以及我国留学生在国外餐馆端盘子、洗碗的消息就传入国内,但这并不为国人所动。大家教育孩子时常用的话语是:你不努力学习,长大就去扫大街。我们不认为扫地这样的劳动是值得尊重的,也不认为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财富才值得骄傲,反而,父母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穿得比别人漂亮,吃得比别人好,才是父母有面子。因此,也就错过了对孩子最基本的自立自强的教育,产生严重错位的财富观,孩子们比的是家庭给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比较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财富。就是到了大学,我们的创业教育,也是鼓吹学生要做“创业英雄”,看不起什么小店铺。

关于开小店,我正好遇到一个中国家长的故事。一个小学生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社区体验作业,他告诉妈妈,想到社区门口的小饭店,去当小服务员,帮忙收钱、打扫卫生。妈妈听了,十分生气,对孩子说:社区体验活动,你还当真了,你问问同学去,哪个不是在居委会盖个章就可以了,假期时间这么宝贵,不抓紧时间,开学就会落后。

在劳动尊卑论与知识教育的单一教育中是难以从小对孩子进行创业教育的——其实,这些教育,说成为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更合适,它并非单纯服务于未来的创业,而是力图把每个公民培养为自食其力、对自己负责的劳动者。

如果说,“柠檬水女孩”能给国内教育怎样的启示,不要先就急着说什么创业教育,还是先从教育究竟要传递怎样的成人价值说起,至少创业首先是要教育一个人做一个自食其力、尊重劳动的人。

链接

欧美为何没有

“高考状元”情结

为什么没有?主要在于这些国家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方面有积极的建树。

正因为这样,美国的高考录取除了参照SAT考试成绩,面试、自荐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面试官往往很“毒辣”,能将你潜意识中隐藏的人性化优劣等因素,统统都挖掘出来,看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品格和意志力都很优秀的人才。如果他们认为你在某方面非常优秀,就是SAT考试成绩不够高,也会认定你是优秀人才。而自荐信,主要是展示你的“人无我有”的优点,当然,展示不是说谎、编造,而是实话实说。

此外,“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也使欧美国家不会像中国那样对“高考状元”情有独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比如芬兰教育从来不将高分学生看成优秀学生,他们的看法是,只要能将个人特长发挥到极致,就是好学生。所以,芬兰人认为,国会议员不会比厨娘更了不起。大家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这样,人们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技工、司机等行业,同样有优秀人才加盟。

反观我们,行业差别和歧视仍然很大,只有考高分才能进入名校,而只有进入名校才能获得“高人一等”的发展机会。(文/耿银平)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认清父教的三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