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地震所想到的

时间:2022-09-15 07:51:23

从大地震所想到的

灾难对于我们信心方面的破坏力是最大的。还记得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国内股市的交易还在进行之中。日本发生9.0级超强地震,亚洲各大市场旋即掉头向下。

发生灾害,利空是当然的,市场的反应,也属相当快速。避险与拆仓

当时,上证指数在2964点,沪深300指数3300点,趋势是在升势之中。但东京传来的消息,令这一升势嘎然而止――到收市时,上证收2933点,微跌0.8%;沪深300收在3247点,全天收市,跌1.4%;各大重要的指数,于瞬间开始回落,交易者知道,一个貌似强大的趋势,在这种市况之下的那种脆弱。

在关键的技术点位,有时一个点也很重要,不要说几十个点了。

一根稻草,有时也可以压垮一匹骆驼。因为市场天生就是敏感的,天生就是相互关联着的,谁也做不到“我悄悄地走。正如我悄悄地来”,更何况是像日本这样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突发地震和海啸这样的毁灭性事件。

3月11日,亚洲资本市场回落的全部过程,也许只是因为一次偶然,但却可能摧毁了一个题材股向上的趋势――地震给交易者一个减仓、拆仓的合适理由;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近期的交易,可能会完全是两个样子。

但是无论如何,好的公司,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杆杠化产品回落

此前,商品期货中的重要品种,比如有色金属、原油,以及棉花都在上升途中。值得关注的是天胶,以3月初亚洲市场的统计,在东京交易市场,天胶基本是很确定的空头趋势(日胶全周,高位放量,此后一路杀跌),目前仍是破位的形态。

当然了,震灾同样会迫使主力减仓,至少,现在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理智的选择就是减仓。

然而,此前上升的各大商品交易品呢?

由于日本福岛核危机,有可能打击到整个核能行业,并影响数十座新核电站的建设计划(澳大利亚最大的铀矿企业股价出现急剧下滑)。

所以说,震后的第一周,可以说是多空双方,大家利害攸关、生死攸关的一周。

如果此前一周的股市回调只是“假摔”,此后会否演变成为“真摔”?

我想,市场是存在关联避险情绪的,也有一定的程序化操作。

一位投资者说:看到日本大地震,想起海明威写在《丧钟为谁而鸣》开头那段话,“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这恰好就是大地震后,资本市场的担忧所在。

信心是个“问题”

我们必须面对的信心问题有三。

首先,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东日本五县是暂时的“不存在”、还是永远“不在”了!

不错,确实是有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确实是有核电危机,确实是有些企业巨子已经停产,在灾区,我们看到了那些机场、建筑、饭店、民宅、城市和田园,都被地震和海浪无情地吞噬。

这场灾难,毁掉了多少人花费一生,甚致是几代人才建造起来的大都市和无边的繁荣,结束了多少人用真诚地工作所获得的温暖、家庭和社会地位啊!在灾后,他们必须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其次,灾难对于我们信心方面的破坏力。还记得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从新闻中我们看到,为了阻止核反应堆芯堆的温度失控,大量的海水被注进冷却系统。此前,这些资产的价值,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现在则在瞬间被建立起它的人们,来将它人为地毁灭。

其三,灾难对于人们的心理打击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在灾区,会有一段时间,到处都有无家可归的人。他们不会忘记这场大灾。

我看到一位日本老人面对镜头伤感地说:“我的儿子,今年刚刚借了一笔钱,用来翻新他的房子,现在没有了。”“我还有些个人积蓄,此后的日子还得过下去,我不想死。但是现在,完了,我也不知道灾后我的余生还能剩下些什么。”

在此后一段时间,更精确的各种消息还会陆续而来。

仅从灾难的角度而言,虽然负面的消息将会越来越密集地到来,但是我们不会就此丧失信心。

日债“滚雪球”

3月14日,震后第一个星期一,当天日经指数开盘,全天跌6%,跌破万点关口,寻求下一个支撑,创下4个月以来新低(东京期货市场,早盘一度有大量卖单出现,为了防止空头过份沾空,临时停盘)。

期货方面,东交所的天胶合约,当天跌过4个“熔断价格”,全天跌14%。相对于商品期货,日债的走势受日本“震后计划(约20~30万亿日元的现金投放)”的支撑,相对稳定。

不过,自2010年下半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弱美元危机”,以及“债危机”以来,日本的债务风险频频发出警报。

对于日元来说,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的情况都是世界发达经济体中风险明显偏高的。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债,到2011财年,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达到997万亿日元,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

更为严峻的是,日本在依赖发债的赤字财政中越陷越深,在过去20多年里,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

在近期的“新财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预算案中,日本政府此前所确定的财政预算为92.4万亿日元,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国家预算。预计新年度财政税收约为40.9万亿日元,比2010财年增加约3.5万亿日元收入。新发国债规模达44.3万亿日元。日本长期“借新偿旧”的滚雪球办法,不仅让债务越滚越大,也让国债总额和国债依存度屡创新高,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国债余额已达到753.8万亿日元。

未来不容乐观

日本与我国,国土相邻,一衣带水。

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未来一段时间,这场地震会否引发一场新的“金融海啸”,我们必须预作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经历“311大地震”后,人们对于生活的看法和行为模式,有可能被改变。

一位日本朋友写信对我说:“这场灾难是完全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如果一定要说,只能说立即觉得自己生命的意义,只有原来的一半了,而仅有的这一半也是为了我的家人。”

这恐怕是没有亲历灾难的人们,很难理解的一种情绪。

上一篇:日本的灾难,全球的焦点 下一篇:货币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