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15 07:29:05

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摘 要: 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非智力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愉快教学于语言学习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学习 非智力因素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手段,语言学习既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又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语言,实际是听说读写的感悟、训练和积累。为了更好地认识语言的特点,把握语言的规律,更需要一些“诗外之功”的催化。要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取得成功,既要按规律办事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复杂,要提高学习效率,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投入,而且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直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起间接作用。因此,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没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不太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那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习惯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

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非智力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寓愉快教学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这是笔者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是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兴趣是成功之母”,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某种知识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就会在语言学习中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情投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体会如下。

1.明确英语学习目的。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笔者除了简略介绍我国的外交和经济形势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外,还有机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如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家里都购置了现代电器设备,面板上出现的文字和标记我们懂得了多少呢?

如课本里“on”的中文译义是“在……上面”,“off”的译文是“离开”,“play”的译文是“玩耍”,可对于录音机来说却分别表示“打开”、“关闭”和“播放”,如果不懂得手机、电脑等各种用电器的说明,又怎么谈得上正确使用呢?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不懂得外语到处都会碰壁,甚至寸步难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称得上“现代文盲”。学好英语是我们人生奋斗的需要,也是美好生活的需要,它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2.营造英语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最不利的条件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想要学生学好英语,不多接触英语是难以做到的。课内课外,教师都应想方设法营造英语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让学生融入英语环境中,如尽量多用英语授课,借助实物、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身体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与学生问答对话。为学生创造接触和运用英语的机会,授课前给学生腾出5~10分钟时间开展值日报告,校内新闻评说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考和组织话题的能力。新教材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如“商场购物”、“医生看病”、“打电话”等,授课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如教授八年级《英语(新目标)》教材上册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笔者先向学生发问:“Tomorrow is my son’s birthday.I want to buy something for him.What is better?”“A hat,a sweater or a pair of shoes?”同时顺次把实物从讲台下拿到讲台上,学生情趣盎然,还踊跃地说出“a pencil box,new clothes,a pair of glasses”等不同的东西来,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拓展英语学习兴趣空间。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广阔舞台和有效途径,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笔者在重点办好英语学习栏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张贴专项练习、试卷答案、优秀作文和带总结性的学习资料。同时经常配合节日庆祝活动举办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和朗诵比赛,给学生语言学习增加机会,增添乐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激发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抓两头,促中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课堂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如示范朗读、问答对话,给他们布置课后作业,量可以大一些,难度也可以大一点;而对于英语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相应降低要求,并多留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5.与时俱进,自我“充电”。

英语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鉴于时下课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必须不断自我“充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而且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和教育的素养,才能感召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不断地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注重情感交流,协调师生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然不起直接作用,但是其间接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乐学”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的投入,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情感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扩大、经验的增加,在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学习活动中,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重要的心理品质。情感又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其产生的情感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学生用理智支配情感,做情感的主人,防止消极的情感对学习活动产生阻抑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效其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必须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为枯燥无味的教风而皱眉,不为声色俱厉的脸孔而害怕。教师应以自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感召学生,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通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任教的班级有过这样一位学生,英语基础原来较差,常挨批评,破罐破摔,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我主动家访,找他谈心,肯定他的闪光点,勉励他用学习理科的那股干劲学习英语,从而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辅导,他的英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博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智力因素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最大努力协调和平衡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注意调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师育人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刍议系统论视角下的“三全育人” 下一篇:日语初级学习者的文体误用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