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157例第一颈神经根异常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5 07:24:48

手法治疗157例第一颈神经根异常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为主治疗第一颈神经根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理筋、提旋复位、支撑等手法治疗第一颈神经根异常引起的颈椎病及相关疾病157例。结果:本组157例病例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手法复位为主治疗第一颈神经根异常引起的疾病是众多非手术治疗方法中的常见的一种,只要使术者针对不同的病症,掌握技术要领,可以避免负效应,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第一颈神经根异常;颈椎源性疾病;手法治疗;牵引;旋转;提托

自2013年以来,我院特色治疗科根据前辈的经验,并结合临床解剖学,充分发挥维医在手法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优势,以手法治疗为主 ,综合治疗因第一颈神经根异常引起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观察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7例,其中男75例,女81例;年龄40~50岁120例,50~60岁37例,平均52岁;病程半年以内96例,1~2年30例,2年以上31例。临床表现为颈痛、上肢麻木、疼痛,头痛、头晕,高血压,健忘、倦怠、焦躁、耳鸣、心悸、失眠、呼吸不畅,少数伴有半侧肢体麻木。体征有颈部活动受限,颈部一侧或两侧肌肉紧张,并有压痛、肢体感觉异常,腱反射异常,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呈阳性。X线片及CT检查:颈椎曲度异常127例,椎间隙变窄30例,骨质增生145例,椎管狭窄26例,椎间盘突出136例。

2、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矫正床的头部降低,将患者的头向一侧旋转90°,颈椎疼痛的患侧在上。矫正这站于患者头部附近,面对患者成直角,两腿分开成八字形站立。右手的中指先确定出寰椎的位置后,以豆状骨接触住,手指头朝向头顶的方向。豆状骨推开寰椎附近的软组织,将左右往下巴方向旋转,食指置于下嘴唇边缘,其余四指头并拢贴住,无名指在下颚的下方,手肘伸直,并靠近身体。右手将患者的头向头顶的方向牵引,左手同时在患者吐气将尽时,从豆状骨瞬间发力,完成矫正,发力的方向是由左向右。治疗注意事项:必须要舒缓患部附近的软组织。如有以下情形者,忌用此法: a、头不能90°旋转者。b、颈椎严重变形者。c、骨质疏松患者。

3 疗效分析

疗效标准: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显: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颈部不适或头部、肢体轻微症状,但很快可消失;可:症状部分改善,仍需进行治疗; 差: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157例病人,愈98例,占62.4%;显40例,占25.4%;可10例,占6.3%;差9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2%。

4 讨 论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颈椎 动、静力学平衡的失稳定为颈椎病中的重要环节,正常人体的颈椎稳定性有两大部分来维持 。①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韧带结构;②外源性稳定,主要是指颈项 部肌肉的调节控制。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都可直接引起或诱发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的丧失。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保守治疗成为其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而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的关键就在于纠正脊柱颈椎段的失稳,牵引能缓 冲椎间盘组织向周边的外突力,有利于已外突的纤维环组织复位,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改善颈椎的静力平衡系统,同时又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伸张 被扭曲的椎动脉,紧张后纵韧带,有助于移位的椎间盘推返复位,对神经根起到减压作用。但手法治疗颈椎病是众多非手术治疗中的一种,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施术者应当熟悉 颈椎的生理、病理过程,对病人的体征、症状、X线改变等综合分析。理筋手法要轻柔,要使患者的颈项部肌肉和心理方面彻底放松,术中不可一味追求响声而旋转过度,复位一定要在牵引状态下进行,以提高疗效,减少负效应。凡病人有颈项强直或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时,最好避免旋转复位。如在手法中出现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或眩晕症状,应立即终止手法。

【参考文献】

[1]苟亚博 黄国松.脊柱手疗法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郜志广.骨与关节损伤手法整复图解.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上一篇: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中的应用... 下一篇: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4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