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护工”映射“老无所依”的畸形

时间:2022-09-15 04:41:47

一则“冷血护工”的电视报道引起网友热议,报道称郑州市李江沟村畅乐园老年公寓护工郑焕明凌晨三四点叫醒被护理老人,强迫老人喝尿。周边居民称养老院经常传出打人声、惨叫声。当地派出所称已将该护工拘留调查。

老年公寓虐待老人的新闻,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曝出了。而当这类新闻多了,人们甚至会蓦然生发出“兔死狐悲”般的切肤之感。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在银潮席卷之下,这个国家正遭遇“未富先老”的尴尬。人人都将老去,老无所依的凄怆悲凉,想想都让人喟叹。在此背景下,“冷血护工”其实可以看作“老无所依”养老困局的一个畸形映射。这其间悲苦苍凉,让人不忍细细咀嚼。

如此虐老之所,竟然会有一个如此天堂般的名字,果然是莫大的讽刺。如今畅乐园已被取缔,但是对“老无所依”和“老有所养”的思考,显然不能就此画上句号。

在市场化和全民公费之间,高效和公平很难兼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也并未完全实现。对比之下会发现,眼下我们的问题,还远未到求解“兼顾公平和高效”的地步。因为在基础性的社会保障方面,我们都还有欠缺,还有很多欠账要还。此前有官员在解读《社会保险法》时曾说,加大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力度,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但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的覆辙。

“负福利”语境下,提福利过度,难免轻浮和惹人反感。与其担心遥远的福利过度问题,不如先想想如何“解除民众后顾之忧,让百姓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有专家曾举例,欧洲一些国家,政府的钱起码有将近一半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而我们社会保障资金大概只占政府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而只有整个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各个领域配套的制度同步跟进,才能构筑更加丰满的、覆盖面更广的社保保障堡垒。到那时,人老了病了,才不会过分忧虑,不用时刻担心遇上一个“畅乐园”的“冷血护工”。

“大监管”逼出“小处方”

李红梅

1元钱能买什么东西?一个苹果、一根大葱都买不到。但是,在四川新津县新平镇卫生院一天门诊的186份处方中,1元钱以下的处方占了10%,最大的处方也不过32元。在新津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次均费用不到30元,十几元的处方在全县相当普遍。该县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处方县”,老百姓就医的满意度很高。

处方体现的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承载的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药补医政策逐步演化成了一种逐利机制,医生的处方变得越来越大,不仅推高了医疗费用,绷紧了医患关系,而且也正影响着国民的身体素质。

为了遏制大处方,尤其是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处方,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综合改革。医务人员的工资全部由财政兜底,不再与药品销售相关,从源头上切断了以药养医的链条。

新津在此基础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在医务人员工资与药品收入脱钩的基础上,实行从源头到过程的全链条“大监管”,让医生的行为变成“阳光行动”。

具体做法是: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将医生、药房、医药公司、病历、健康档案等全部监管起来,并将常见病、多发病严格按临床路径实施,可开的药物只有基本药物,使医生开处方行为变得可查可控。同时对结果有奖有罚,若是发现大处方,扣医生的工资;鼓励用“小处方”看好病,以此吸引病人,病人数量增多,绩效工资就会增加,并且绩效工资在总的工资收入中占比达八成。此外,医生口碑好,还会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发展的空间也更大。

“阳光监管”的效力巨大,逼出了消失多年的按片发药,逼出了“小处方”,逼出了好医生。令人欣喜的是,在新津,虽然“小处方”成为常态,但医生并不是垂头丧气,而是挂满笑容,医患之间更加和谐。

毋庸置疑,“小处方”是“大监管”的必然结果。“大监管”需要政府投入的公共财政并不多,但产出的却是良性循环――患者得实惠、医生有尊严、医院有活力。

上一篇:美国“健身之父”拉雷内 下一篇:儿童玩具再陷“激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