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骨显像在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04:09:50

SPECT骨显像在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为研究SPECT骨显像在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一男长跑运动员, 22岁, 左足背部疼痛、肿胀4个月, 症状时好时坏。MRI检查, 可疑足舟部骨折。一男足球运动员, 19岁, 右足部疼痛3年, 伤后半年行MRI检查, 示右足足舟骨线性骨折。两患者均行SPECT核素骨三相扫描。结果 结合病史及体征, 核素骨显像为阳性, 两例患者均诊断为右足足舟骨应力性骨折。结论 SPECT骨扫描在诊断运动员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SPECT骨显像;足舟骨;应力性骨折;诊断

足舟骨应力性骨折是一种易漏诊及误诊的骨折, 其发生率不高, 常发生于运动员, 仅占全身应力性骨折的14.4%。这种疾病由于与运动员的特殊联系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逐渐增加, 其诊断准确率也在提高。尽管如此, 其诊断仍较为棘手。本文就吉林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在2例运动员患者中应用SPECT骨显像诊断足舟骨应力性骨折的情况做一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1, 男, 22岁, 长跑运动员, 自诉左足背部疼痛、肿胀4个月, 开始出现左足内弓跖侧疼痛, 逐渐加重并扩展到足背内侧。伤后一直坚持正常训练, 仅进行冰敷等简单物理治疗, 疗效不显, 停训后症状减轻。一直未确诊, 因此训练不系统, 时停时练, 症状时好时坏。查体:足内弓正常, 左足舟骨无明显压痛, 左侧小腿部肌肉较对侧紧张, 左前足单足支撑、跳跃时疼痛。伤后1周行X线及CT检查未见异常, 伤后2周行MRI检查, T1加权像散在的高密度信号影, 可疑骨折。

患者2, 男, 19岁, 足球运动员, 右足部疼痛3年, 曾有足部轻度扭伤病史, 后开始出现疼痛, 但不剧烈可忍受。一直坚持训练, 疼痛症状时好时坏。曾多次就诊, 诊断为胫前肌腱炎及踝内侧韧带Ⅰ度撕裂, 行保守治疗后, 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足内弓正常, 右足内侧轻度压痛, 部位不局限, 右前足单足支撑、跳跃时疼痛。伤后1个月行X线检查未见异常, 伤后半年行MRI检查, 示右足足舟骨线性骨折。

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ght View双探头SPECT仪, 配低能通用型准直器, 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 剂量为740MBq。弹丸注射同时行血流相, 2~5 min后行血池相, 3 h后行延迟显像, 必要时行骨断层扫描。SPECT核素骨三相扫描血流相、血池相显示疑骨折部位血供增加, 延迟相表现为疑骨折处异常放射性聚集者, 即为阳性结果;反之则为阴性结果。

2 结果

核素骨显像为阳性结果者, 结合有明确的长时间运动或高强度训练史, 疼痛病史及体征, 诊断为应力性骨折。此2例患者经诊断均为足舟骨应力性骨折。

3 讨论

足舟骨的应力性骨折是一种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足舟骨的肌肉附着处受到超负荷作用而引起的局部骨质的累积性微损伤。由于足舟骨应力性骨折在早期仅累及骨皮质, 或太小骨折, 故在发病后前4周内X线和CT检查多为阴性表现[1]。因此, 在发病早期被常常被误诊为软组织损伤, 从而导致病情的延误。据报道X线片在诊断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中仅表现为33%的敏感性[2]。如果选用薄切片CT显像, 可以对足舟骨的应力性骨折有一定帮助, 但其被发现时间要比MRI及骨显像都要晚[3, 4]。MRI对于舟骨应力性骨折反应的灵敏性高, 早期表现为骨折部位T1加权像散在的低密度信号影及T2加权像中央线性高密度信号影伴周围散在的低密度信号影。有时损伤部位也可仅出现T2加权像的广泛水肿信号, 此现象并不能表示骨折, 骨的疲劳应急性反应也会出现上述影像表现。三相核素骨扫描对足舟骨应力性骨折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 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显影浓聚。舟骨应力性骨折可在伤后6~72 h内各时相均有阳性表现, 其延迟相表现为骨折愈合2年后才恢复正常。Khan等[5]报道在78例舟骨应力性骨折病人中, 核素骨扫描的敏感性为100%。本次研究的2例患者伤后1个月内的X线显像均未显示阳性;1例患者伤后1周的CT无异常;1例伤后2周行MRI检查, 表现为足舟骨周围炎性改变, 另1例在伤后半年行MRI检查, 可见足舟骨线性骨折;2例患者的核素骨扫描均表现为阳性。

虽然SPECT核素骨显像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其特异性不高, 首先, 我们无法辨别损伤属于骨折前“应急反应”或已是“应力性骨折”。所以对SPECT骨扫描诊断阳性的患者, 仍需结合病史, 体征及CT或MRI等其他检查, 以确定是否发生足舟骨骨折。

因此, SPECT骨扫描在早期诊断运动员足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但确诊仍需结合病史、体征、X线、CT或MRI等其他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Perron AD, Brady WJ, Keats T A, et al. Principles of stress fracture management. The why and how of an increasingly common injury. J Postgrad Med, 2001, 110(3) : 115.

[2]Khan KM, Brukner PD, Kearney C, et al, Kiss ZS. 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 in athletes. J Sports Med 1994, 17(1):65-76.

[3]Bennell KL, Malcolm SA, Thomas SA,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tress fractures in competitiv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a twelve-month prospective study. J Sports Med, 1996,24:211-217.

[4]Towne LC, Blazina ME, Cozen LN. Fatigue fracture of the tarsal navicular.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0, 52:376-378.

[5]Khan KM, Fuller PJ, Brukner PD,at el. Outcome of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s in athletes:eighty-six cases proven with computemed tomography. J Sports Med, 1992, 20(6):657-666.

上一篇:多层螺旋CT在非创伤性下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 下一篇:CT诊断小儿纵膈及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