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时间:2022-09-15 03:56:25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摘 要】“冰山理论”是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风格,其作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篇能典型代表这种风格的小说。小说不仅体现出简约、精炼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敢于运用“冰山理论”来进行大尺度的省略。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故事中作者对于角色感情世界和故事主题的隐藏,分析“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1、“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冰山理论”是简约的艺术,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不要完整的八分之八,而只要小部分的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力求砍去遮住读者视线的一切障碍,把不代表大树本身的叶子砍去。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议论、评价;砍掉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长句子的华丽外衣。海明威曾是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和形容词。

2、《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冰山理论”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是一部极具海明威风格的虚无主义小说。故事从一个咖啡馆本该打烊的时间讲起,以咖啡馆里一位急着回家睡觉的年轻侍者和一位又要独自失眠的年长侍者对话展开,大部分的对话都关于咖啡馆里那个迟迟不走的贪杯老人。这是一位真正孤独的老人,坐在一个干净而且很明亮的小酒馆里,他又喝醉了,他曾经试图自杀,被他的侄女解救,之后他便经常来这里喝酒,总是喝到很晚。

整个故事全文一共仅有五百余字,绝大部分是短小的对白,犹如浩淼海面上的一小块浮冰,但就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言,文本表面上所见仅仅是作者想表达的八分之一,透过这短小精悍的八分之一,读者能够发挥想象,从而清晰地感受到海面下更深层次的八分之七。以下将从海明威创作中对人物感情世界和故事主题的隐藏两个方面来对其“冰山理论”的体现作简要分析。

2.1 隐藏人物的感情世界

文学作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文学家们把揭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直是作为第一任务来完成。到了19世纪,作家们更加关注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作家们经常用大段的笔触来描绘人物的感情,进行心理描写。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这一切被降到最低限度,几近被省略。在海明威的创作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感情,不论是兴奋、悲痛、失望、轻蔑,从不用过分渲染,也几乎没有心理描写,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不是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而是读者在阅读之后自我真真切切感受的。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虽然老人是故事的一个主要角色,但作者在文本中对老人的正面描写少之又少。无论是年龄、经历,还是内心世界,作者都是透过两位侍者的对话传递出来的,而老人身上那种迷惘、麻木、悲观的生活态度,更是冰山水面之下那八分之七的内容,作者不着一字,但读者却能够通过侍者简短的只言片语完全感同身受。

“上个星期他想自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

“没事儿。”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

“他有很多钱。”

在故事开始,简单的情景介绍之后,便有了咖啡馆两位侍者的这一段简短的对话。两人讨论到老人因为绝望而试图自杀,而为何感到绝望,侍者认为是“没事儿”,因为他有很多钱。这种因果逻辑乍一看觉得讽刺荒诞,细读之下则会发现其深层的社会原因。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老人在战争中饱受沧桑和煎熬,是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中的代表,因此他对生活麻木悲观,也因而选择过自杀,但咖啡馆的侍者,尤其是年轻的侍者不能理解老人内心的渴望,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有钱,生活就不该如此痛苦。而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包括平时照顾老人的侄女都纷纷持这种观点,便必然忽视了对老人内心世界的关怀。空有一堆财产却无法倾述的老人试图以死来解脱,却更加讽刺地被并不真正关心他的亲人解救,之后借助酒精来继续麻痹自己,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找寻慰藉。

这一段对话,是“冰山理论”的极好体现,两位侍者的对白,寥寥数语,表面看来都是打发无足轻重的闲聊,只是海面上漂浮的冰山一角,而真正掩藏在这浮冰之下的一个孤独无奈的老人形象早已刻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2.2 隐藏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既有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有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曲折反映。所以,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不仅仅隐藏了人物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还暗藏了复杂的主题思想。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从表面上看去极其简单,然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看似平淡的简单对话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

“虚无缥缈”是海明威在整个故事中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看似是在故事的结尾才被年长侍者的自言自语表达出来,实际上整个故事都是笼罩在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之下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内心的虚无感。

故事发生在战后年代,老人饱受沧桑和煎熬因而迷惘、麻木、悲观,所以他选择过自杀,然而在他自杀失败后,他也追求着光亮,内心渴望着安宁。在对老人的描写中,作者反复使用了“晚”字,“晚”不仅指故事发生在晚上,也包含了更多的深层含义。“晚”,烘托了老人的年龄,也象征着“黑暗”,虽然咖啡馆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但外边却是黑暗的,也正是这种黑暗,欺骗了信心,破坏了睡眠,让金钱变得一无是处。

3、结语

“冰山”风格是海明威的一种艺术境界。力求真实,主张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真实的生活画面,创造一种意境,含蓄而有内容,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从而使作品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海明威的“冰山”不仅是写作风格。更是主题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可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品。语言看似简单,意义却显得深奥。简短平淡的故事,简洁的对白,短句的描写,五百多词构成的一个小故事,表面看来是如此平静,透过这一层平静的外表,读者却能深深感受到故事中每一个角色身上的虚无缥缈之感。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柯斯兹纳,芒代尔.文学:阅读、反应、写作(小说卷)(第5版)[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

[4]毛坚舫.孤寂的心灵 自尊的生活――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4).

作者简介:冉茉莉(1989―),女,汉族,重庆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论语》中君子的心性 下一篇:对一次成功谈话个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