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卧底警察面临的心理困境及其心理治疗方法

时间:2022-09-15 03:34:20

关于卧底警察面临的心理困境及其心理治疗方法

【摘 要】卧底警察虽作为警察中的灰色人群,但他们确是正义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子。因其任务的高危险、极隐蔽、超特殊等性质,他们往往面临着焦虑郁闷、认知混淆、负罪心理等心理困境。本文主要从心理治疗方向为卧底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修复环境,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卧底警察;心理困境;心理疗法

卧底侦查属于秘密侦查的范畴,是侦查手段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捣毁重大有组织犯罪过程中,卧底侦查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卧底侦查的主体,卧底警察无疑对其起主导作用。处于灰色地带的他们,心理困境一直也被处于灰色地带被人们忽视:由于卧底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复杂性及高危险性,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危险警务下他们往往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卧底警察的任务完成和人格健全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力。

一、卧底警察可能面临的心理困境

1.焦虑、抑郁。现如今的大型有组织犯罪主要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黑社会实施的犯罪,比如贩毒、贩卖军火、伪造货币、洗钱等。这些犯罪组织由于其罪行的严重性,往往“提着头在道上走”,故其犯罪成员往往心狠手辣,对待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绝不放过。在卧底警察打入内部后,卧底人员一旦在日常言行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侦查对象的怀疑,甚至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即使案件破获,从事卧底工作的警察身份得到恢复,其也可能遭到疯狂报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卧底警察每天必须保持谨小慎微的生活状态,时刻担心被发现的危险,长此以往,容易引发焦虑。

其次,卧底警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故其真实身份具有极强的保密性,不能让包括家人在内的亲近的人知晓。亲近的人对卧底警察所从事的违法性“活动”的不理解,可能造成部分人的疏远,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抑郁。

2.认知混淆。由于长期生活在犯罪团伙之中,卧底警察为了获取犯罪组织的信任,往往需要同犯罪分子一起从事一些犯罪行为。卧底警察需要时刻从自己的掩护身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出行动,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带来价值观的巨大冲击及自我身份认知的混淆,使得其把握自己、坚持正确认知的难度加大。部分警察可能会因为认知混淆而“改正归邪”,真正走上犯罪道路。

3.负罪心理。首先,是对公安机关的负罪心理。卧底侦查往往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的侦查措施,为了接触到大量情报,就要经历从初步获取犯罪组织的信任一层层打入组织内部,到受到犯罪组织主要成员的赏识的漫长路程,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卧底警察长期潜伏其中可能收获有限,可能造成其对公安机关的负罪感。同时由于卧底警察长期生活在犯罪组织内部,受到其组织成员的信任,长期共处难免产生感情。故在其向警方提供情报、证据时,几乎是要将与自己“肝胆相照”的“兄弟”送上绝路,故很容易产生负罪感。如何判断“黑”与“白”,平衡“正义”与“邪恶”,区分“感情”和“法律”,都会让卧底警察陷入极度的矛盾心理(若其无法做好这一点,就很容易陷入严重的负罪感而无法自拔)。

二、卧底警察心理困境的心理治疗

1.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积极行动。森田疗法主要针对卧底警察的焦虑心理。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患者的精神交互作用。它要求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应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自己按本身应有的“生的欲望”积极的行动。

卧底警察可以采用森田疗法对所产生的焦虑心理反应采取“不怕、不理、不抵抗”的一种态度,而是以一种坦然的状态顺其自然,积极向上地正确看待自己工作中的心理问题。通过积极的卧底侦查行动,去获得维护祖国和人民安全的欣喜,经反复实践再行动再成功再喜悦,以这种良性循环替代失败与痛苦的恶性循环。

2.认知疗法:正确认识,改变归因。认知疗法主要可以缓解卧底警察的负罪心理。卧底警察在执行任务中由于长期生活在犯罪组织中,由于其对于危险和伤害等不幸事件的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使长时间精神紧张的他们会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自己,即使他们本不该对此负责。认知疗法试图消除行为人逻辑上的消极思维和错误。为了抵消这种不合理的自责,他们需要找可以信任的人来重新面对这些事件进行审视,以便找到是什么证据支持、反对了这种消极思维,从而对责任进行正确地归因,然他们看到卧底工作的牺牲除了他们自己因素外 ,还有很多因素的共同推力作用。从而使卧底警察能够抛开负罪感,全面正确地看待事件本身。

3.情绪疏导,合理宣泄。卧底警察长时间的处于高强压、极危险的环境中,使他们的焦虑、恐惧、抑郁、狂躁等心理状况存在普遍性、高频率、潜伏长的特点。最原始或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合理宣泄的平台来舒缓他们平日紧张的心理状态。

卧底警察的心理问题治疗除了专业的心理治疗外,结合相关的药物治疗,自我的心理调示暗示,指挥部门的心理训练机制及相关法律保护制度等多方面,才能为卧底警察的心理健康搭建一个安全有效地保护治疗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忠喜.压弹在警察心理应激与健康中的价值思考[J].公安教育,2005(11).

上一篇: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下一篇:对篮球裁判员“自由裁量权”的若干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