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信息的“把关”

时间:2022-09-15 03:04:20

网民对信息的“把关”

面对海量的信息,集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与一身的网民既要把信息进入关,又要把信息关。但是网民作为“把关人”又先天不足,致使网络环境问题丛生,“污染”严重。

在网络时代,每一个网民,都享受着高度自由的传播权,可以向全世界发言。既然每个网民都拥有传播信息的资源和机会,掌握了传播的主动权,于是参与传播的网民都变成了“把关人”。

在网络传播中布满了把关人,除了数量庞大的网民来把关外,还有政府的把关和网络媒体组织的把关。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政府和媒体组织在网络传播中“把关”的权威性丧失了,网民成了把关的主角,但由于网民的把关意识很淡薄,把关水平不高,所以,网络“把关”出现缺位,很难有效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自由的传播环境反而滋生了大量的网络犯罪,也给不良网络信息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提供了机会。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下,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康的重要保证。提高网民把关水平,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不仅事关每个网民切身利益,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全体网民来把关

政府“把关”,先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针对某一类不合意志的信息进行过滤,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而网络是公共信息平台,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类和过滤几乎是天方夜谭。

另外,对网络信息的严密管制也是不可行的,如果一味地封堵信息,造成信息渠道的闭塞,最终会破坏改革开放的百年大计,这无异饮鸩止渴。而过量控制的结果,恰恰是限制了广大普通网民的基本权力,即无障碍、正常地接受信息与信息的权力。一旦网络信息传播本身失去了自由,人们在网上总是担心自己的活动被人监视,因而缺乏安全感,这样一来,就会危害正常的传播活动。

就网络的特性来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传播的特点,想在网络上封锁消息很困难,因为人们尤其是有一定的电脑技术的人可以设法寻找另一条通道,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者把自己的信息出去。而且就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控制的法律手段的相互关系来说,技术是主动的、超前的,而法律是被动的,滞后的。

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想生活在空气清新、没有污染、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环境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环境的维护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网络环境也是如此。网络环境对于普通网民同样意义重大,好的环境能提供丰富而有益的信息,进而提高广大网民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

快捷的沟通渠道方便网民交流思想和感情,享受健康有益的娱乐和休闲;恶劣的环境散布大量不良信息,干扰正常的网络运转,各类不良信息毒害我们的思想,违法犯罪的行为侵犯我们的利益。网络信息构建网络环境的基础,传播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过滤各类有害信息对构建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维护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政府机关、媒体组织、社会团体和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在网络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把关。

网民成为“把关”的主角

职业传播者之所以成为“把关人”,是因为他们掌握着采集加工和信息的技术手段――大众传媒,而网络将这一技术手段普及到了全体网民。网民通过个人网站、个人主页、博客和播客等个人网络媒体信息,也可以在其他网站利用聊天室、BBS论坛、新闻组、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信息,原来被权威“把关人”拒之门外的大量信息得以自由流通。随着传媒“把关人”地位的下降,而每一个网民的把关作用却得到凸现,网络传播的自由,使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把关人”。

在网络上,网民在接受和传播信息时掌握着主动权,他们自己决定信息能否在网络上传播,甚至决定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多大的关注。2005年,芙蓉姐姐在网络论坛上无休止地贴她的照片,展示她的舞姿,发表她的言论;她在网络上无休止的反复轰炸,让论坛的常客们“不得不”关注她,并大量传播有关她的信息,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至今,国内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没有对芙蓉姐姐报道之外,各地的报纸都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或褒或贬或旁观。有人统计,网上芙蓉姐姐的搜索率超过了“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传播速度超过了电脑病毒。

面对海量的信息,集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与一身的网民既要把信息进入关,又要把信息关。这类似于传媒通过采访、制作来把好信息进入关,通过编辑、播出来把好信息关。但是网民作为“把关人”又先天不足,致使网络环境问题丛生,“污染”严重。

“把关”整体水平不高

网民的网络传播行为缺乏其他组织的监管,往往是自己监督自己,而网民的个人素质又参差不齐,无论是转发信息还是传播原创信息,往往对信息价值的判断缺乏足够的理智。可以说,网民把关的标准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而按这种标准来选择或筛选信息,又往往不够理智。

有的网络新闻没有客观公正地报道,没有反映事件的本质,带有极强的倾向性,有些甚至是谣言,但为数不少的网民面对这样的消息,却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进而辨别真假,反而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一些敌对分子也运用网络舆论来制造事端;还有一些也不惜重金聘请有关人员,专写反政府言论和挑拨民心的文章;还有一些网民在网上滥发虚假的商务信息,非法伪造、盗用信用卡,进行商业上的欺诈行为,威胁网络经济运作的安全性;有的网民在网上大量散布暴力和色情等不良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利益和健康,甚至诱发犯罪;有的非法窃取他人数据,利用电子手段对他人进行骚扰,诽谤、侮辱他人或破坏他人名誉等。

这些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为广大网民所唾弃。而个人网站的负责人和其他网民都是非专业的传播者,没有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约束,有的网民还抱有不同程度的匿名心理,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不负责任,但是他们的传播行为都是整个网络传播的一部分,对整个传播环境的气候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播自由实现的基础是人人具有道德和理智,能够区分有益与有害信息,能够对自己的传播行为负责。因此培养网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网民的整体素质,是提升网民把关水平的根本出路。

提高网民“把关”水平

提高网民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网络接触行为,争做媒介的主人而非媒介的奴隶,而且要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传播者。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从而发展自己,就是要使网民更多地掌握网络传播的技术,消除接受和传播信息的障碍,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只有网络素养提高了,才能认清和监督不文明、不合法的传播行为,才能负责任地传播网络信息,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为了让网络素养教育得以普及,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和投入足量资金来加以保障,使网络素养教育持续、规范、有效的开展;教育部要重视网络素养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材的发行本身也是对网络素养的宣传,还可促进网民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素养。

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胜任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提高网络素养教育意识和技能,在未来网民成长的起步阶段就教育他们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传播者,和对自己负责的媒介接触者。

上一篇:虚拟社群中“明星”的存在价值 下一篇:地方报业网传播手段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