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15 02:44:43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生态旅游是最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开发既可以提高地质公园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生态教育的功能,而且还能促进地质公园的保护。文章通过分析苍山地质公园内在资源及外在条件,并据此提出苍山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大理苍山

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是指“前往相对没有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1]。”

之后,国内外不同学者分别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2006年,卢小丽,武春友通过把近当代国内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进行量化分析后提出,尽管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各有侧重点,但主要还是强调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与体验和文化等作为衡量生态旅游的标准[2]。

地质公园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发“地质公园计划”过程中创立的,以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也是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3]。截止到2014年,中国已有31个世界地质公园。

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从北到南连绵50余公里。地跨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3县市,属横断山云岭山脉,是一座地质构造博物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于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学、地貌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是一部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史书”。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圣约翰市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是继石林之后云南省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构成部分,“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无疑提升了该景区的级别。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也在酝酿着对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开发,以此来拉动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旅游开发是一柄双刃剑,开发得当,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反之,则有可能对地质公园内部的地质构造形成难以弥补的毁坏。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苍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概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力图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来促进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

2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公园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前提

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其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4]。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以具有世界影响的冰川遗迹、地质地貌等为主,集动植物、景观美学、民族文化多样性于一体的综合型、特大型地质公园。

2.1.1植物资源

苍山森林总覆盖率为86.3%。森林景观方面,主要有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冷杉林、铁杉林、油杉林、柏类林、栎类林、桤木林、核桃林等森林类型。此外还有杜鹃、山玉兰、龙女花、云南野山茶、龙胆、报春花、川百合、开口箭、蕙兰等观赏植物。其中最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杜鹃,有41种,其中马缨花、似血杜鹃、乳黄杜鹃、硫磺杜鹃等最具开发价值。

药用植物也很丰富。苍山中草药有526种。常见的有苍山贝母、云木香、岩白菜、滇龙胆、川芎、白术、玄参、半夏、柴胡、五味子等。还有野生食用植物蕨菜、杨梅、川梨、大白花杜鹃、树头菜。

苍山食用菌大约有100多种,常见的有羊肝菌、牛肝菌、牛肚菌、香菇、木耳、青头菌、松茸等。这些,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植物资源。

2.1.2动物资源

苍山森林茂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哺乳类动物主要有云豹、羚牛、小熊猫、岩羊、野猪、狼、麂子、黑熊、草狐、穿山甲、松鼠、巨松鼠、飞鼠、竹鼠、黄鼬等82种。

苍山地区的无脊椎动物资源尤为丰富,仅文献记载的就有数千种,实地调查到的有蝴蝶100余种、蝗虫55种、螳螂11种、蜘蛛221种,其中,不乏许多珍奇物种,如多尾凤蝶、金裳凤蝶、苍山屏顶螳等。

鸟类主要有棕胸竹鸡、雉鸡、黑颈长尾雉、黑翅鸢等128种。

其中云豹、羚牛、黑颈长尾雉三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猕猴、小熊猫、岩羊、穿山甲、血雉等18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真正的动物王国,也是生物学界开展科学研究的极好基地。

2.1.3水资源

苍山地质公园园区水系发育,东坡有以清碧溪、龙溪七龙女池为代表的十八溪,西坡以金盏河、紫阳河、雪山河、马尾水等为代表的23条溪流,每一条都具有不一样的风情,或缓,或急,对热爱大自然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另外,公园区年太阳总辐射为140千卡/cm2,年均温度15.1℃,极端高温34℃,极端低温-3℃,年温差11.4℃。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2.2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大理是云南省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是南丝绸之路与滇藏茶马古道的交汇处,现已成为滇西交通枢纽,北联川、藏;西通腾冲、瑞丽及缅甸;南达滇西南各地并可到达东南亚;东可直达昆明。理机场和昆明、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和杭州等地均有直航,铁路直通昆明和丽江,交通十分方便。内部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可达性较强。随着“桥头堡”站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地位越发突出。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对于吸引生态旅游者的到来有很好的作用。

2.3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在我国兴起,政府就十分重视这种新型的,能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良好综合效益的旅游形式,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200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各地旅游发展要制定环境目标,“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并把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主题活动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开发生态旅游的热潮。2005年,《云南省旅游发展总规》将云南省定位为生态旅游区。《大理州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联合丽江、迪庆等,共同打造“三江并流生态游线路”。这些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2.4成熟的旅游业发展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大理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各项设施都较为完善[5]。在政府的支持下,还在积极改进目前的旅游设施。这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条件。

除生态容量外,旅游业的发展还要考虑社会容量。大理地区的居民对游客比较友好,很少发生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在对游客的旅游感知度分析中,游客对大理旅游氛围满意度较高①。

2.5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客源市场

近年来,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北上广等大城市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雾霾”现象比较严重,加之日常工作压力较大、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景区过度拥挤等原因,以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为主要吸引点的生态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数据显示,我国客源市场的生态旅游游客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6]。这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潜在客源市场。

3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世界地质公园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这一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瑰宝。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不应该走大众旅游的路子,应该以保护为基础,适度进行开发。

3.1目标市场

与传统的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文化素养比较高,环保意识比较强。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该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旅游者。散客市场是未来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从国内市场来看,大理传统的客源市场北京、上海和广州应该作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级目标市场,省内的昆明、玉溪等作为二级旅游市场。应继续加大对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开发。

3.2产品策略

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7]。苍山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苍山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不损害苍山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开发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苍山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项目供旅游者选择。

3.2.1特色花卉生态游

每年春夏之交,是到苍山赏花的好季节。每一个山峰都盛开有各色的花卉,以苍山西坡大花园和东坡的花甸坝为代表。可在每年的3-6月份苍山花卉盛开的期间,分东坡和西坡两条线路,推出“苍山特色花卉生态游”。西坡线路为:大理(下关)――漾濞桃树坪――苍山西坡大花园。东坡线路为:大理喜洲-大花甸坝-小花甸坝-鸡茨坝-喜洲(二日游)。

3.2.2泉潭溪瀑生态游

苍山水资源丰富。泉、潭、溪、瀑,各有千秋,美轮美奂。可开发以溪流(十八溪)、名泉(蝴蝶泉)、潭水(洗马潭、黑龙潭、黄龙潭、双龙潭)、瀑布(马尾水)为主要吸引点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保护周围的植被,传统的索道交通必须要放弃,而代之以徒步为主要的旅游方式。

3.2.3徒步健身生态游

对于普通的生态旅游者来说,以现有的“玉带云”游路为中心,开展苍山徒步健身生态游也应该很有吸引力。当前这一项目的开展已有一定基础,以后的开发应着重完善沿途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游客教育的内容,突出世界地质公园的教育功能。

3.2.4洞穴探秘生态游

对于喜欢探险旅游的生态旅游者,可开发以清源洞、凤眼洞和龙眼洞为主要吸引点的洞穴探秘生态游。

3.2.5地质遗迹生态游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冰蚀地貌景观、花岗质岩石景观、峡谷地貌景观为主体景观特色,有各类冰川地质遗迹点、典型的变质岩露头点、变质岩变质变形遗迹及典型的构造地貌景观等内容。同时,苍山还是大理石的故乡。可开展地质遗迹生态游,吸引对地质感兴趣的生态旅游者。

3.2.6 苍山森林生态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苍山形成较为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地势相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突出,区内地貌景观的丰富多样、地质构造等共同组成区内垂直地质生态景观的多样性特征。可开展以科考、探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游。

3.2.7苍山文化生态游

苍山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人文资源也很具有吸引力。可开发以将军洞、中和寺、无为寺、天龙寺等为吸引点的宗教文化生态游,结合丰富多彩的白族、彝数、傈僳族风情,让旅游者尽享苍山人文之美。

3.3环保策略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之后的管理,可借鉴中外比较成功的地质公园的管理方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对园区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威胁。

3.3.1健全公园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良好的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环境一旦被破坏,生态旅游也就难以为继。当前,在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部,还存在一些威胁园区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方面是当地居民保护意识不够,滥捕滥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原来在苍山上栖息过的虎、豹、马鹿等兽类已踪迹难寻,白腹锦鸡、穿山甲、小熊猫等过去遭到大量捕杀,如今数量已较少。还有部分人在偷彩、偷挖大理石资源,对大理石遗迹造成较大的破坏。

政府应在中国《旅游法》的基础上制定公园保护条例和规章制度,对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法力度。

3.3.2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进行旅游开发

当地至今还未出台详细的苍山旅游规划,对苍山的生态环境容量没有科学的界定。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对苍山植被、动物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有关于园区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并严格执行。可通过抬高门票的价格,限制游客量的进入,以确保公园的环境容量。

3.3.3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

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不仅是为了保护地质公园的环境,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存在的使命。曾经有国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因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对游客的教育而被世界地质公园组织黄牌警告。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游客的生态教育。通过制定多种语言的标志牌、宣传册、书籍等教育资料,加上园区工作人员的传播和介绍,使每一个游客在游览中都获得生态知识的学习机会。

3.4 资金策略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应更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后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园区具有良好的资金来源。因此,一方面,当地政府在资金拨付方面应对地质公园有倾斜,其次,还应积极争取赞助商、研究机构的赞助和捐款,确保园区能能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而不会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无视环境容量,以此来提高景区收入。同时,园区也应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通过设置展览馆、书店,语音导览等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文学、视觉及表演艺术等作品的销售与经营等方式,来尽量增加公园的收入。

3.5人才策略

地质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旅游、娱乐的场所,而且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或者具有专业的生态旅游知识,或者是地质类人才。还应该拥有丰富及良好的旅游管理方法及经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专院校进行招聘,也可以直接引进。

4 结束语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是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的一种较好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的教育作用,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更多去了解这个星球,并学着去保护她。

注释:

① 资料来源:《大理州旅游局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Ceballos-Lascurá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J] .Mexico Journal, 1987,(2): 13-14.

[2] 卢小丽,武春友.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 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6(2):56-61.

[3] 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评论,2005(3):301-308.

[4] 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5] 王建芹.大理州发展旅游度假酒店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13-216.

[6] 叶文,蒙睿.生态旅游本土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0.

[7]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7.

作者简介:

王建芹(1978-),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器材装备管理工作 下一篇:黄连颗粒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