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改下搞好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5 12:33:18

如何在新课改下搞好语文教学

摘 要:新课改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课堂的需求了。如何定位好教师、学生的地位,处理好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在新课改环境下,考验学校教学能力的新标准,尤其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主导来构建的,教师作为传道解惑的主体,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的安排,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性完全被教师的教学所掩盖。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教师和学生都做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培养和主动性的培养,做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更需要调整好教师、学生的地位。

一、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教学体系中,教师所处的角色,直接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手段的选择。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教导者,所以对待学生主要以严厉为主,注重自己权威性的培养,教学手段也多是以知识输出为主,接受学生质疑的较少。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输知识就够了,更需要启迪学生的思想。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只是严厉的教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帮手,共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一)从严厉的教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学生,个性色彩十分突出,叛逆性也很强,传统的教师权威性减弱,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还需要一位思想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依然只是严厉的教导者,只负责知识的输出,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后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连基本的知识输出都做不到。所以,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地位,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学,把更多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的手中,改传统的知识输出为输出与引导相结合。调节课堂氛围,培养出一个宽容的、友善的课堂气氛,以便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良性竞争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从讲台上的权威转变为讲台下的朋友。教师的权威,不应该由职业和年龄来树立,这样学生不是因为认可你,所以接受你的知识,而是因为畏惧你,才不得已接受你的教导,这样的教师是走不进学生心里的。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外部的诸多压力,需要一个可以信任和倾诉的对象,教师作为长者,理应承担起这一角色。在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和学生的交流,这样才会慢慢地走进学生的心理,学生才会逐渐认可你。

二、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课目的最终效果要回归学生本身,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效果,都需要在学生身上去检验,但这种效果不可能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想要获取更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改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智慧,培养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单纯地依靠教师教学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妥善解决。在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记住基础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强调了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感觉,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一种语文意识,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新要求。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尝试教学新方法。老旧的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单向的模式,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融预、教、学、问于一体的双向的教学。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预习,然后在教的环节中既可以是教师来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尝试去做分享式教学。学的过程是丰富多样的,它可以融进问的内涵,既可以是单人发问,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学生只是处于一种从属的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教与学来实现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教”可以说是沟通两者交流烦人少数手段之一。但是,不同的时代对师生关系的要求也不同,老一套的师生关系明显不符合当下的课堂需求,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追求个性、彰显平等的时代。在新课改的推行之下,教学环节里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他们也开始了寻求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

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按是一种平等友爱、和谐共进的朋友关系。这种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需要学生拥有和教师一样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是强调学生能够站在和老师对等的地位上共同探讨问题,对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质疑的地方也可以大胆的提出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一起进步。教师也不再需要通过地位和年龄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而是可以通过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凭借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来使学生折服。这正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也是保证语文教学新课改能够长久推动下去的基础。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的发展,在语言上、思维上能得到长足的进步。积极处理好教师、学生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才能做好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永年县第七中学牛晓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语文教学[N].学知报,2010-06-29,A03.

[2] 张丽仙.简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0.

[3] 翟利芹.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4] 刘国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

[5] 朱亚东.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育下的作文教学 下一篇:提高学生生物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