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大胆大声地说

时间:2022-09-15 11:31:49

让学生大胆大声地说

自古以来,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才华。它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更可以影响他人,改变社会。从苏秦、张仪到、,从华盛顿、马丁・路德・金到罗斯福、丘吉尔,他们无一不是能说善辩、口才超群之人。他们在用口才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进程。于是乎,有人把舌头、美金、信息相提并论,认为这三者是人类在21世纪必备的战略武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挖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共享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所以,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说”吧!

然而,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不尽如人意的。他们要么说得不得要领,让人听得很累;要么说得词不达意,让人云里雾里;还有的干脆不开口,不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第一,受“多做事,少说话”“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多说是“轻浮”,是“油腔滑调”“油嘴滑舌”,因而有顾虑不想说;第二,现在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人脉也不丰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有挫败感,因而自卑不愿说;第三,“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中职生大多书读得不多且又读得不够好,知识水平有限,因而不能说;第四,中职生在以前的应试学习阶段,学习成绩不够好,受老师关注不够,说的机会很少,因此胆怯不敢说;第五,没有认识到“说”的重要性,觉得说与不说都无关紧要,图省事不屑说。

针对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说”,教师要循循善诱,变“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不屑说”为“想说”“愿说”“能说”“敢说”“要说”。

一、破除思想障碍,让学生想说、敢说、大胆地说

第一,教师在思想上要指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也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还可以从大型选秀节目入手,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口头表达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在学习、生活、情感上要关心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克服自卑心理。

第三,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多开口。只要学生能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甚至说得不那么正确,教师也要因势利导,在态度、思维、语言方式上对学生予以肯定,让学生在众多的肯定声中找回自信,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

第四,教师要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纳入学科考试或考核之中,使学生不得不开口说。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接地气的人才。所以,在学生口头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适当作一些硬性规定,逼学生开口。久而久之,开口次数多了,习以为常了,学生的胆子自然也就大了,就可以大胆地说了。

二、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会说、能说、大声说

第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说话的人,一定是个善于倾听的人。要把话说到点上、说到位,就必须善于倾听。倾听,不仅是听见,而是更要听懂。听懂是分析、提炼和概括话语,只有把话听懂了,才能把话说明白,概括得透彻。

第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语音训练包括读音正确、语法正确、语速快慢得当、语调升降及重音、停顿恰到好处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时,针对学生的读音、方言、口误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予以指导。

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脉训练。语脉训练就是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不拖冗、不繁琐,说话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诸如:主持晚会、演讲比赛、辩论大赛、朗诵会、读书会、话剧演出等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语言的亲切感和对象感。语言的亲切感就是说话让人觉得亲切,沟通没有距离。语言的对象感就是清晰地将语言精准的意思完整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跟他说话。培养语言的亲切感和对象感可以使学生说话变得生动并且能够打动别人,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会说、能说,大声说了。

三,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人文精神之花开在校园,开在学生心中。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就会去感知身边的真善美,说话就可以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人感受到语言直指心灵的魅力。

如上所述,经过两至三年的中职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就可以“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了。(作者单位:江西省民政学校)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六法 下一篇:短波九则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