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考试中的主要作弊手段与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15 11:28:21

人事考试中的主要作弊手段与防范措施

一、产生作弊行为的原因

在《高级汉语词典》中,“考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现场操作等方式考查人的技能或知识水平”;“作弊”的解释则是“用欺骗的手段做不合法或不合规定的事”。可以说,考试这一行为出现的那一天,作弊现象也随之产生了。

考试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客观的分数,为主办考试的一方提供一个比较标准而统一的依据,为公平地选拔人才提供条件。选拔人才的结果,将会或多或少地对参考人员的利益产生影响,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利欲熏心,妄图在考试中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从而采取了一系列影响公平原则的手段,有时为了更大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严重打破了考试这一行为中应该出现的公平原则。另外,少部分监考人员在监考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对个别作弊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采取默许的态度,给某些考生肆无忌惮地作弊创造了一定条件;还有的考试,在对考生作弊行为的处罚上比较轻,也即作弊的风险、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及后果都大大减低,作弊者的代价成本也大大减低,故产生了一部分抱着“即使被抓到也不会对个人利益造成多大损失”的心态的考生,在考试中大行其丑恶的行径。

另一方面,主考一方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能真实体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针对日新月异的作弊手段,采取了种种相应的防范措施。于是,考试中出现的两种角色——“监考”和“考生”,就展开了犹如“猫和老鼠”之间的斗争。当今的作弊手段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巨额投资,借助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来达到目的;但是,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猫和老鼠”两个角色中,猫捉到老鼠都是意料之中的结局,就看这只猫是否有灵敏的嗅觉以及是否会扑向老鼠了。

二、当前主要作弊手段的分类及举例

我区开展人事考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根据实践经验和对部分知名媒体披露的事实资料的整理以及收集大量考生的考试“心得”,我们特将作弊手段从高低分了几个档次,总结出了如下几种类型:[注:(此注释可删)个人觉得分类的名称有些不大好,但现在又想不出怎么修改,看刘老师有什么好的词汇。另外,有些问题反映得比较尖锐,我先按思路写下来了,还请刘老师酌情删减。

(一)新手型

这类考生的特点是,参加人事考试的次数不多,有的还是第一次,对考场、监考员、考试纪律要求等外界环境因素了解不多,是那种可作弊也可不作弊,对自己成绩影响不太大的,或者也有可能是对个别题目没有把握,很想借机瞟一眼的那种;但是,由于他们又心存侥幸,认为看一眼没事,或者由于他们估算到自己的分数可能在达标线的边缘,为了能有十足过关的把握,也想找机会偷看一两眼。

一般来讲,这类考生知道作弊被发现的后果,而且也不愿去承担作弊带来的风险。故他们在作弊的时候是十分小心谨慎的,而且他们作弊的动作幅度也比较小,一般都在大多监考人员能够容忍的范围内;而且对一些小的动作,从监考人员的角度来讲,一般会口头警告一次,而不会一次性地、很无情地让没有作弊证据的考生当场“下课”。

这类考生的作弊手段,一般采取左顾右盼、前后张望,视力好得不得了,可谓眼观六路,一方面要注意监考人员的动向及视线的范围,一方面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目标试卷上所需要的答案。有的利用考场纪律有点乱的时候,混水摸鱼。比如,考试结束大家起立交卷的时候。还有的可能视力不大好,但耳朵却灵得很,利用“千里传音”之功,悄悄地在邻近的座位之间传递信息。

因为这些作弊手段在考场中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周围的考生及监考人员均容易发现,但由于其危害性不大,故常被监考人员放过,所以仍有部分考生在考试当中使用。

(二)老手型

这类考生在考场上可谓身经百战,大考小考经历无数。一方面对各个考场的环境已经烂熟于心,另一方面对该考点的监考力度也了如指掌。另外,他们还对监考老师在整个考试中的状态有一定观察。

一般来讲,人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当人在长期专注于某一个相同的东西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视觉疲劳及精神疲劳。而对监考老师而言,这种疲劳会产生于考试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时间,而在此之前,考场的纪律一直比较良好,也无考生有作弊的意向,正因有了这种给人看似“安全”的环境因素,监考老师就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松一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放松一下紧崩的神经。特别是对于某些考试时间比较长的,监考老师更容易疲倦。这时,有的老师会打个小盹儿,有的老师会出去换一下视野,有的则会到走廊上吸根烟……

这类考生容易观察和分析到监考老师这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规律,利用这个间隙,做一些手脚。比如,偷看邻近考生的试卷,互相传递小纸条,或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作一些动作提示答案。

这类考生偷看的手段各种各样。很多人都有过把资料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放在衣兜里,在考试中趁机取出抄袭的经验。有的女生把资料写在小纸条上,然后贴在内衣或者裙子的里面,一有机会便翻开内衣,个中内容一目了然。即使监考老师发现有什么不对劲,也没有哪个会当场翻开人家女生的内衣或者掀起女生的裙子来揭穿吧?还有的用微刻技术把大量资料刻于考试中必带的工具上,到时用一小小的放大镜就可看到大量的内容。这一类作弊难度大,而要发现他们也比较难。另外,有的考生借上厕所之机,在厕所内交换答案(纸条),或者在厕所内查阅资料,也不易发现。

有的则会通过动作来提示答案,常见的有这样一些约定:一根手指表示a,二根手指表示b,三根手指表示c,四根手指表示d;通过预先的约定摸桌子的四个角来分别表示abcd,比如摸左上角表示a;点头表示正确,摇头表示错误……这一类动作也比较隐蔽。通常这是几名考生在考试之前就有过的约定。

总之,这类考生“经验丰富”,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即使等到最后一刻才有最安全的机会,他们也不会乱了方寸而在不该出手的时候出手,被逮个正着,原形毕露。而一旦有机会,他们也总能得手,对他们的防范的难度较前一类型则更大一些了。

(三)厚皮型

这类考生有如下特征:对考试的态度很消极,对通过考试很没有把握,考前复习等准备工作很不充分。在考场上常有作弊的小动作,即使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并有过口头警告,仍然再犯。他们中有的年龄稍大,借口很多,大意就是让监考老师“放”一下;有的在某单位或者当地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监考老师本身做起来也比较为难,这就使监考工作更加困难起来。

(四)高科技型

这类考生为在考试中获得预期成绩,不惜大量资本投入,采用当今的高科技设备和手段,来完成作弊。通常在考试之前,他们已经从多种渠道内获悉怎样购买这些设备。在确保可用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在考试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效率也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通常能够达到他们的目的。

常见的有使用手机的,直接接收答案或者发送答案到对方手机;更隐蔽的则有无线耳机,此耳机体形如黄豆般大小,放在耳朵内不易察觉,由发送信号这一方将试卷答案一一读出来供使用者接收。

这类作弊手段十分隐蔽,监考人员没有专业的反作弊能力的是不容易发现的;而且防范无线接收、发送这种方式,也必须要有专业的高科技设备,总之,这一类作弊较前面几类难度又有增加而对其防范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五)专业型

这里讲的专业型,是指把作弊当成专业,并从中谋取暴利的类型。这儿就不得不提“”这一名词。,是指替考者,由对这一考试十分“内行”的专

人,顶替真正参加考试的人,从而为其顺利通过考试。专业型有着“一条龙”的操作流程。买家通过某种方式联系上他们,再由考试的难易程度谈好价钱(有先交钱的,也有事后付钱的),选定,制作准考证(尽管有的准考证有印,或者由电脑直接打印出来,他们一样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做出逼真的准考证),最后由上考场参加考试,完成任务。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在此举一些例子。最常见的是,直接上考场代替本人参加考试,用伪造好的准考证假冒考生本人;有多名统一上场的,a负责一大题,b负责二大题,c负责三大题……由于每题有专人负责,一场考试的接近标准的答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出来,然后交卷,带答案出场,交到指定的发送信息中心,由专人将答案读给装有能接收信号的无线耳机这一边;有和考生本人一同上考场的,在交卷前交换写好对方的名字。

此类作弊的危害很大,社会影响很恶劣,但十分隐蔽,需要监考人员有敏锐的嗅觉和高度的责任心,侦破的难度很大。

(六)勾结型

此类一般出现于同一系统的考试中,比如是同一单位,或者同一系统,单位与考点串通,整个考点出现大量雷同卷,考场内的答卷也大量雷同。此类是危害最大的,社会影响也是最恶劣的,此类情况在国内已屡见报端,并且相关当事人也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虽然我区目前尚未出现此类事件,但它毕竟存在,也有发生的可能,故在此也一并举例出来,提醒我们加强防范。

当然,对目前人事考试中的作弊手段进行分类,是为了方便寻求针对性的措施,按照分类的标准不同还可以有其它的分类,这里面也可能有交叉、重叠的情况,有的可能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特征,我们则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防范措施及建议

尽管目前人事考试中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将其作弊的起因以及常见的手段在上面一一列举之后,就不难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了。以下提出了针对考生、监考、考场、考点四个环节的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在考试以前对考生晓之以理。做考生的思想工作,加深其对考试作弊的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奖励考生揭发考场中的作弊现象,特别对于用替考者更应严厉打击。

在处罚上,有比较严重作弊行为者,惩罚其在年以内不能参加同一类的所有考试,该科考试成绩作废,并将此行为纳入年度考核,与其工资、奖金挂钩,加大惩罚力度。考生作弊的代价成本相应加大,则从风险投资上来讲很不划算,那么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计算得与失之后,就会望而却步,不会为了一次考试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险中去。同时也应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对勇于揭发违纪违规的应有适当奖励,做到赏罚分明。这类防范措施可以配合以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使保障考试纪律达到统一规范。

(二)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

对监考人员的考前培训十分重要。考前培训要增强监考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到讲明目的,强调纪律,赏罚分明,对考场纪律好的要奖励,对出现作弊行为的、考场纪律不好的,如发现因监考不严造成的,要追究监考的责任;坚持考场纪律的严肃性,从开考到终考都要保持一致。

培训中应加强一些常见的反作弊手段的训练。比如,在对考生的准考证的检查中,应做到像乘坐民航客机过安检那样的严格,在发完试卷后监督考生填好姓名、考号等,在考试结束后,再检察座位号与考号是否一致。在监考人员的配置上,每个考场一定要尽量保证二名以上监考人员,至少一男一女,考生上厕所的尽量跟一个去。监考人员应全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给考生一种威严的感觉。从某种方面来讲,一个考场的监考人员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考生作弊的胆量会大打折扣。

另外,考前培训一方面可以让监考人员提醒考生考试中某些特殊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监考人员在考前对考试的严肃性有明确的了解,对某些特殊的考试有应变的能力。

(三)加强巡视员的作用

巡视员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巡视员有一种威慑的作用。对整个考点的监督,对所有考场的监督。巡视员必须公正,刚直不阿,能做到做事一丝不苟,对人一视同仁。对有问题的考场能及时提出问题,对纪律混乱的考场应当即对监考人员提出警告和批评并立即使纪律维持下来。有的考场有和监考串通作弊的行为,故监考中有的就会在门外放风,看见有巡视经过时便提醒考生注意。对这类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鼓励考生举报考场的违纪现象,禁止监考人员无故站在门外,失去监考的作用。

(四)加强考点的管理

针对考生运用无线通讯设备进行的作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考点附近一定范围内进行电子干扰,或者给考点加设屏蔽使考点以外的地方无法与考场内建立无线联系。也可明令禁止考生使用无线通讯设备,禁止使用手机,在考点或考场入口放置电子侦察设备,让考生像过安检一样接受检查,此举同样可以威慑一部分,他们还没有进场,已经被这阵势吓住了。

考试产生的这几千年,作弊从没消失过。重罚之下,作弊依然存在。只要考试这一手段始终存在,作弊也会始终伴随。我们在人事考试中永远都需要有这个意识,时刻加强防范措施:进一步建全考试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考试工作的开展,完善考场设施,增强监考人员责任心,加强对考生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应该了解和认识新出现的作弊手段,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尽量防止或减少考试时作弊的发生,尽量避免或减少考试中出现的不公平。这样,考试的目的就能更好地体现,就更能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选拔优秀人才,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上一篇:运用法律手段 加强行政执法 下一篇: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监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