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冲天有厚重

时间:2022-09-15 11:18:30

秦腔折子戏《华容道》取材于《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讲述的是蜀将关羽因感恩而放走了汉相曹操。关羽以义道行大义的行为风范,一直令人们景仰。在戏曲舞台上,关羽是以红生行当应工的,是以忠的思维方式完成对人物的刻画的。红生大多以端庄厚实出现,并夹有豪气冲天的气势。气势是关羽性格的一种表现,也是他在战场上对敌人态度的一种表现。

作为一名秦腔红生演员,我在多年的艺术实践里,总结出了对人物性格的剖析的方法,那就是用新的思想认识装点人物的变化,然后借助于艺术程式的步骤,挖掘出人物更为本质的东西,促成横纵双合的发展链条,从而让人物有力有理清晰可见。红生戏在须生门类里是难演的一种,它对演员有很高的要求,唱念做打的四功程式必须掌控于手,手随心感而走,达到自我表达和秦腔艺术流动的一致。

一致性是《华容道》中关羽的性格定向,他的骑马横刀的凛然,他的威风赫赫的傲然,他的面部表情的淡然,他的内心世界的愤然在我的表演中都显露出来。凛然的概念,缘于关羽大将的风度和风度之上的对战事的审视;傲然的概念,缘于关羽大将的神采和神采之上的对敌人的藐视:淡然的概念,缘于关羽大将的沉着和沉着之上的指挥若定:愤然的概念,缘于关羽大将的风范和风范之上的对曹兵的悲叹。我在刻画人物时,遵循了关羽三段性格走向的艺术发展规律,提升了人物的宽度和厚度。

第一段性格走向在关羽奉命守护华容道的情节里。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之计大败曹操,迫使曹操弃船逃跑。这里有一个非常主要的点就是曹操由水路改到陆路,这是战争的信息,更是诸葛亮神算后安排伏兵阻挡曹操的最佳战机。关羽驻守华容道,其实是把曹上了绝路。如果用兵败如山倒形容曹操及其手下的情形,那是最恰当不过。狼狈不堪,饥寒交迫,惊魂不定是曹操及其手下的状态。关羽以逸待劳印证了军师诸葛亮的部署安排。擒拿曹操正是这一战争的胜利果实。这时的关羽,闲定自若,是做了精心准备后的一种释放。

我在刻画关羽这一时期的形象时,是遵循着艺术的层次感的。关羽的出场,既有着须生的厚实又有着武生的矫健,无论是持刀、捋须、睁眼,还是振臂、踏步,都是从小处人手,一点一点地推进人物的性格伸展,使人物具有着十分生动的情绪。曹操兵败且走华容道的确切消息给了关羽精神的震动。我从大处人手,一波一波地推进人物的威严与伟岸,提袍、甩袖、怒目、直面、跨马等动作,招式分明,一气呵成,我用须生惯有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关羽的豪气。

得知曹操前来,关羽情绪兴奋、激昂。我尽大力度地表达关羽这一行动的张扬与豪放,以情走理,以理达意,突显关羽把握战事的契机胆略,因而极具光彩。

第二段性格走向在关羽拦截曹操的情节里。曹操终于败逃而来,他的多疑狡诈让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走华容道成了他最后的道路。失败的天平一旦倾斜,就愈发不可收拾。在赵云、张飞等蜀将的围攻下,曹操的部队可以说已是七零八落,而且大多身披伤痕。所以当关羽大喊一声之际,众人均是战战兢兢,不寒而栗。围攻或围筑是关羽的作战策略,也是他胸有成竹的儒雅之举,他的阻挡,彻底断绝了曹兵的退身之路,使得曹兵的战斗力与曹兵之内心均受到震慑。关羽的气质与气度,在这一刻就表达得十分突出,气质是色彩,气度是图画,一并勾勒了关羽与众不同的精神状态。

我在刻画关羽这一时期的形象时,用了艺术的层叠感。关羽的大喊,是先声夺人的一种气概,我气沉丹田,运腔于喉,一声“关云长在此等候多时”,恰似山谷轰鸣且不绝于耳,这是关羽的威武所在。我挺立马背,横刀而执,逼视曹操及其手下,是一份雄霸心态的流露,然后收拢,趋于平静。我的表演,吻合人物身份,步步为营地垒筑了关羽的阵地,使得人物愈发个性彰显。我动之以情的介入,描绘出关羽在两军阵前的一种自信与对胜利的笃定。接着我拍马竖刀,作战斗的准备,也为关羽在道义上的大行为作了伏笔。关羽的想,关羽的急,关羽的性格方式。被我打磨得锃亮。抖、拉、指、收、跨、弹等细节动作,也在我的表达中占据了舞台时空的转换,因而丰富深远。

雄气与忠义是关羽性格的主导,犹豫不定则成就了他的神采,我紧紧前行,或想或思,或沉默或波动。或沉静不语或急切欲出,表达出关羽其时其境的复杂心理,矛盾而又统一。这份统一,提升了人物的高度。

第三段性格走向在关羽释放曹操的情节里。曹操以悲情而来,关羽以忠义而来,这样的组合,注定了人物性格上的变化。曹操用一种近乎哭泣的方式,求情于关羽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放自己和手下人一马。曹操的一求一告,引发了关羽内心的追忆,追忆是美好的,是他过五关斩六将时对曹操不真难为他的感激,是曹操对他以礼相待直至敬重的喷发,这些因素的集成,终使关羽的良心再现,完成了关羽重情义的抉择。生命在战争场面里,是非常重要的。关羽惜自身之命,也惜敌对众人之命,这是慈善的美德,也是他被神化的夸张之举。在军令状和人情之间,关羽权衡再三,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既有感恩的活动因子,又有友情(曹将中有很多关羽的朋友)的活动因子,故此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趋于平静,在平静后释放曹操是关羽品格上的大手笔。

我在刻画关羽这一时期的形象时。更多地以内心的刻画完成对人物的展示。我由原来的目光逼视变为平视,反映了关羽由战争到情感的过渡,这一细节,恰恰隐含了关羽个性的无穷魅力。此折戏虽然唱腔不多,但颇能显现关羽内心坦荡的性格特征。在唱腔上,我依旧是一贯的唱腔风格:雄厚而不失清扬,深重而不失悠远,大气而不失凝重,高亢而不失音韵,我字随腔出,腔随情走,唱出了关羽面对问题时的思索,和思索之后对“情义”的看重。运腔、行腔、拖腔,我是一韵到底,中途换辙有变化起伏,有连绵不断,很好地完成了人物的心路历程的刻画。壮丽的人物图画,被我用艺术的层知感一一分解开来,挖掘至关羽的内心深处并使之更明晰化。我运用了自己气力悠长的特点,一波三折地唱出了关羽大义的豪情所在,而后辅以表演程式,一同丰富了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华容道》这折戏重做工,做工需要演员基本功的扎实,需要演员明智的悟性。我是凭借几十年的功力。又根据对红生表演风格的逐层理解、渗透与运用,终在舞台上给了观众一个活生生的关羽形象。关羽形象的成功,给予了我艺术的启示,在秦腔艺术的大环境里,如何把握自我的小艺术,完全取决于演员的态度和认真执著。演时要人情人味人韵,情是动的,味是品的,韵是流的;演人物要有激情。要把角色“恨”起来,才能更深刻。

时代的进步,对秦腔演员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我在《华容道》中演的关羽,倾入了一些新的艺术养料,故此使人物更有信服力和表现力。一旦对艺术表现力有着更大的突破,红生行当就会因此而走得更远,走得更壮观。

上一篇:舞台美术要有创新性 下一篇:浅谈戏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