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时间:2022-09-15 11:14:50

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摘 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旅游资源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思路和目标,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场地自然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综合景观规划设计,以期获得对于地区性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中地区特色的创作方法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 衡水湖 湿地公园 景观设计

1.项目概况

1.1背景分析

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区西南方向,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衡水湖又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湿地保护区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1]2003年6月,衡水湖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建设京南第一生态“后花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衡水市围绕湿地长远保护和发展,遵循以科学利用促深度保护的思路。[2]

1.2场地特色分析

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湿地公园南至农场,北至滏东排河大赵桥,东至106国道,西至湖边,总面积24.9万m2。[3]湿地公园是衡水湖的重要景点,为游客提供游赏便利的同时也是展示衡水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后将成为衡水湖生态旅游的门户标识与亮点。门户区不仅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还是旅游的出发回归平台。所以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立足滨湖湿地特点,凸显湿地景观特色,立意自然、生态、野趣,力求通透、简约明快,形成有韵律感的林冠线、林缘线和透景线。

2.景观规划

2.1设计构思

由于湿地公园以环境设计为主,因此建筑体量较小,各栋之间相距较远,中间有山体、水域和树木相隔。在总体构思上,建筑设计从景观出发,造型富于个性而又融于环境之中。建筑造型的设计原型源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将不同的自然形态提炼为一种造型元素,使每栋建筑各具特色,富于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本次设计还特别强调了材料的使用,建筑外表面以朴素、自然为基调,尽可能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和结构构件材料,如清水混凝土墙、木板等,同时考虑太阳能的使用,体现亲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等,确立衡水湖湿地公园为以“一依带水,滩湾成林,碧映绿环,绸带飞扬”为主题构思,以市郊休闲娱乐旅游、湿地植物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和民俗旅游、美食旅游、科教旅游、疗养与康复旅游等为功能定位的综合性湿地森林公园。

2.2景观层次与空间序列

整个区域构成了“一核、两轴、三区”的格局,道路系统清晰分明,景观组织合理丰富。

区域的内部湿地部分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简称“一核”。以核心区域为中心,周围分别设置了森林公园景区、重点保护区、生态保护培育区、湿生风景林抚育区,共同组成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的主要风景游览区,形成“一区”。旅游服务功能区和大门景观管理服务区是公园内部两个综合区,内容包括旅游度假基地、度假别墅区、公园管理处大门景观区等,作为另外“二区”。规划按景观保护要求,划定保护功能区,沿规划边界线的保护区,是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重要保护林地。

“两轴”:一是高级别墅区、中心区、入口精品区构成东西向轴;二是湿地生活体验区、林地休憩区、运动休闲区、野餐露营区构成南—北向。

根据现状地形和功能需要,规划提出“一带、一林、一湾、一滩、三个中心”的总体景观序列。规划注意结合地形,通过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将整个湿地公园的景点贯穿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2.2.1“一带”,即衡水湖文化展示带。碧波万顷的芦苇荡、波光粼粼的湖面、千姿百态的景观林、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以景观建筑小品为载体,共同构成了衡水独特的风景线。

2.2.2“一林”,即趣味运动林。避开传统的运动项目,开展一些难度较高、较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项目,成为趣味运动林的一大特色。具体的运动项目包括:直排轮、滑板、极限单车、攀岩、雪板、空中冲浪、极限越野、极限滑水等。

2.2.3“一湾”,即如意图案湿地湾。以如意图案勾勒湿地水景,营造吉祥如意、飘逸自然的地景艺术,通过植物群落营造、驳岸形态设计、水体造型等展示空间变幻,体现衡水滨湖新区的风尚时代感,凸显衡水的城市活力。

2.2.4“一滩”,即湿地浅滩。以自由曲线形态肌理结合带状景观岸线,运用栈道、游园步道连接各景点,使生态湿地呈现动感时尚、自然旋律之美,展现衡水水市湖城的城市魅力。

2.2.5“三个中心”,即入口服务中心、度假中心、生态湿地中心三大部分,以湿地保护、修复、再生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湿地体验、生态认知等多种功能,从细节上全面体现湿地独有的内涵,体现人与自然生态、建筑与自然景观、旅游开发与湿地承载力的和谐统一。

(1)公园入口服务中心。该公园临近东湖大道,其入口景观构筑以孔雀羽毛、花伞和水珠为设计理念,广场灯柱与景观伞前后呼应,形成跌宕起伏的空间景观,强化入口景观的现代、简约、大气风格,成为城市入口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内部分别设置客服中心、小卖部和售票处等。主要的景点有:

①雀舞倾城广场。位于衡水湖湿地公园入口,寓意开拓进取,从高空看,是一个孔雀开屏的造型,“屏”用于疏散进出口人流,孔雀头是一个音乐喷泉;在“屏”的边缘是一个大型花坛,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彰显了喜庆、大气的入口新形象。

②湿地科普馆。采用参天大树形态为设计元素,运用轻质基质作为栽培用土建筑顶部,并加以适当绿化,结合科普观赏功能,融合湿地公园入口场地设计,打造生态、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景观建筑——湿地科普馆。

(2)度假中心。该地处于入口服务中心西侧,为别墅建筑庭院,整体设计采用历史标尺概念和大地艺术造景的景观手法,结合湿地水景观,达到现代时尚的景观效果。

水岸咖啡厅是在临风处设置的一所简约大气的现代观水景建筑,供游人在休闲娱乐之余,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意境。

(3)生态湿地中心。这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其入口建筑以生态绿叶为设计理念,将动感有序的建筑形式与广场空间形态有机结合,与湿地公园的生态主题相呼应。主要景点有:

①枕流栈道。水上凌空木栈道犹如一道金黄的绸带,浮动在水域上,在水汽缭绕的湿地湾中打造一个休憩与交流的平台,使游人在自然生态中体验生命的宁静,形成简约大气的现代景观形式。

②一镜衔天挑台。运用低碳技术,结合阳光板在湿地水岸岸边设置三个水岸观景挑台,供游人交流、驻足,看风起云升,观水天一色。

③观光塔。取层叠错落的荷叶之形态,呈现高低有序的形态之势,体验登高远眺的乐趣,并作为生态湿地公园的第一地标景观。

3.结语

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场地自然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可供人们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公园的手段,从而为我国当前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R].2002.

[2]邓晓梅,秦岩,冉圣宏等.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5(1):45-50.

[3]衡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衡水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立项编号SQ137015)。

上一篇:《“轨道—导体棒”模型多角度探究》专题案例... 下一篇: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