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春节,一家三代各不同

时间:2022-09-15 11:05:09

儿时春节,一家三代各不同

执行/程时利

过年啦,谁最开心?孩子呗!

如今过年,家里年货越堆越多,拜年节奏越转越快,而传统的节日味道却日渐淡了。

惟有儿时过春节,印象之中最温暖……

PART1:网上调查

(《为了孩子》(3~7岁版)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进行)

1.孩子喜欢过春节的理由是什么?(可复选)

A 可以和大家一起玩81%

B 有很多好吃的69%

C 能收压岁钱64%

D 有新衣服穿61%

E 不用上课、做作业44%

F 可以看电视、睡懒觉42%

2.您了解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可复选)

A 正月初一放爆竹、拜年94%

B 正月十五闹元宵92%

C 过除夕92%

D 祭灶56%

E 腊月二十九过“小除夕”47%

F 洗浴,清扫,吃饺子、汤圆、年糕等44%

G 正月初五祭财神33%

3.如何评价现在的春节?

A 不好,越来越没有传统的年味了58%

B 一般,没感觉好,也没觉得不好42%

C 物质丰富,很热闹,蛮好的 0%

4.作为爸爸妈妈,您喜欢过什么样的春节?

A 喜欢小时候的春节,更有味道58%

B 希望能过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春节22%

C 现在过春节,一家团圆就好20%

5.过新年了,您对孩子有什么希望呢?(可复选)

A 身体好,长得高,更健康86%

B 勤劳一点,更快乐77%

C 尊敬长辈,更懂事69%

D 乐于助人,更善良69%

E 学习进步,更聪明67%

PART2:主题征文

(《为了孩子》(3~7岁版)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进行)

新年,新衣

文/陶韵如

老一辈的新年:再难也要置新衣

妈妈小时候过年,对新衣充满着向往,那时的新衣是用农村的织布机织出的粗布,摸上去手感粗糙,花纹最多就是横条竖条,然而家里再难也要在过年时让孩子穿件新衣服的,取意辞旧迎新。

我的儿时新年:妈妈灯下赶新衣

我的童年印象里,鲁西南那个小村庄虽然贫穷却是充满童趣:小伙伴们一起爬树、下河、做游戏。

快过年了,村里已经有了年的气息,我天天追着喊“娘”,要求她抓紧时间做新衣服,要知道这是小女孩一年中惟一一次穿新衣的机会。

终于,妈妈开始裁剪一块新花布了,红色的,真漂亮啊!除夕,新衣似乎还是半成品,我冲着妈妈哭闹,几乎是哭着睡去的,一觉微醒,朦胧间看见家里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妈妈还在一针一线地缝着我的新衣服。

半夜,我被外面热闹的鞭炮声和喧哗声吵醒,小伙伴们来敲门。我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看见床头的新衣服,迫不及待地穿上,一头扎进小伙伴堆里,叽叽喳喳着磕头去了。由于穿上了新衣,磕起头来也分外地卖力,当然,得到的糖果也分外多。

长大后,无数次回忆除夕夜的场景,想到煤油灯下妈妈的样子,心里却多了些许辛酸。

女儿的新年:过年穿的红棉衣好像平时的新衣一样

女儿小名叫“大轩”,3岁半了,衣橱里一大半都是她的衣服,打开橱门,一不小心衣服就会“流淌”下来。现在的小孩子,穿新衣早就不稀罕了。过年了,只能买件红色的小棉衣穿穿了,虽然每年都是一身新的,她的心情或许和平时换件新衣服差不多吧!

年味不知何处去

文/沈莉

老一辈的儿时春节:压岁钱不过五毛,肉只有两块

母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非常渴望过年。过年了,她就可以拥有一件完全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虽然衣服是用碎布头接起来的,但心里却很满足;虽然零食只有花生与瓜籽,却可以塞满身上的所有兜兜;虽然压岁钱最多不超过五毛,但是拿着这笔钱她觉得自己就是全天下最富有的人。

我的儿时春节:好吃、好玩,压岁钱最诱惑

印象中,我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梅花。腊月里,梅花盛开,母亲会将梅花插满家中所有的花瓶,再张罗着请一张新财神爷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于是,新年就被母亲早早迎进了家门。

小时候,过年对我最大诱惑是可以拿到很多的压岁钱;可以放炮仗和各式各样的花炮;还可以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美味:红烧肉、炸丸子、汤圆⋯⋯……

5岁儿子过春节:终于可以痛快地玩啦

儿子5岁了,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也盼望着过年,最让他兴奋的,还是过年这几天可以痛快地玩了!不用去幼儿园,不用上钢琴课,不用画画,总之,终于可以自由几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听到姥姥诉说儿时的艰辛,儿子主动提出:“姥姥,如果能像你那样不用上各种补习班,我愿意跟你小时候换,让你好好享享福!”

年年岁岁各不同

文/苟炳娟

妈妈小时候:请“先人”来过年

妈妈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把馒头、鱼、肉、鸡等供品摆放在桌子上,点上高香,不管白天黑夜都是不能灭的,意思是把“先人”都请来过年。每年腊月二十九下午,请来“先人”,直到初一下午再送“他们”离开。

我小时候:一块糖高兴好半天

小时候,大年三十我们就会穿上新衣服,几个小伙伴揣上糖果、花生,打着灯笼出去玩,有的灯笼是自己用纸糊的,还有的就直接在罐头瓶里插一根蜡烛,同样玩得其乐融融。像这样“一块好糖能高兴老半天”的感觉,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

三十晚上放鞭炮同样值得期待,老爸每次都会把鞭炮平分给我们姐弟仨,我和妹妹放礼花,弟弟放鞭炮,一直放到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

大年初一,四五点钟就被父母叫起来吃饭,不管有多困,这顿饭是一定要起来吃的,因为是新年的第一顿饭,这一顿吃饱了、喝足了,一年都会平安健康。

现在过年:与平时过节差不多

文/瑷家

现在过年,孩子大鱼大肉的吃着,出门坐在爸妈的小车上,想到哪儿,一踩油门到了,但是却越来越没有那种过年的感觉了。过年,和平常一样,只不过是多了一个拜年的礼节,外加收点儿红包包。

老一辈的春节:一年才能吃一回

母亲小时候过年,家里兄弟姐妹多,条件差,外婆总是省吃俭用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全家人过个好年。孩子们的新衣服就用老大的旧衣服改了给老二,老二的改了给老三,母亲是老大,只有她年年能穿上真正的新衣服。这件事儿她一直在我们耳边念叨了三十年。

家里大门上的对联是外公亲自操笔的杰作,连附近邻居的也都一并包办了。小舅说,他那时候最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时能吃上肥肉丁,走亲串门时还有瓜子、花生,装上满满的一荷包,省着慢慢吃,那“一年才能吃一回”的味道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的儿时春节:火热的新年之声

我出生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过年的内容丰富了许多。

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了,母亲忙着腌腊肉、做蒸菜、炒瓜子花生、大扫除、办年货,还特地请裁缝到家里来做新衣服,一人好几套,高兴得我们夜夜睡不着觉。

对联依然是外公操笔,“五谷丰六畜旺”的句子换成了“天上人间党的光辉”。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母亲和父亲手里包着饺子,我和弟弟惦念着12点快点到,因为到点了就可以放鞭炮、烟花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加上大舅、二舅的孩子,转着圈子到亲戚们那里去拜年,吃得嘴巴油光光的。

女儿的春节:网上拜年来收钱

去年,女儿在网上给几位舅爷爷拜了个年,收到了几千元的压岁钱。对于女儿来说,过年最大的乐趣是可以见到很多的小朋友,小哥哥、小姐姐们在一起疯闹,这样的机会一年才一回。小家伙们一起相约到广场上去跳拉丁舞,在众人面前大方地展示着自己,或者穿上轮滑鞋你追我赶,欢乐的声音和笑容,和我们儿时一模一样。

一年中最期盼的那一天

文/齐梦虹

父辈的儿时春节:“杀猪、洗米、做豆腐”

爸爸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但过年总是很开心的。

“杀猪、洗米、做豆腐”,这是爸爸小时候过年的概括。“杀猪”当然是为了吃肉,“洗米”呢,是要把米淘好、发好,准备做粘豆包;“做豆腐”就是磨豆子做豆腐,冻成冻豆腐。可以想象,爸爸小时候过年是多么的简单!

爸爸说,那时候一做就是上百个粘豆包、上百块冻豆腐,过完年还能吃上一阵子呢!

我的儿时春节:那才叫热闹,那才叫开心

我小时候过春节,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开心!

过年前,爷爷会挑选家中长得第二好的猪宰杀(第一好的猪,一般都会卖掉)。杀猪时,小孩子都会被赶到外头去玩。有一次,我偷看杀猪的情景,没看全,只看到已经变成气球般的粉嫩嫩的猪。当时没觉得害怕,倒是觉得很有趣。

三十早上,奶奶带着妈妈、婶婶准备年夜饭了。天一落黑,炊烟袅袅升起,扑鼻的香气飘满院子,我们几个小孩子早早地坐在炕桌上,用筷子敲着碗盆,等着大快朵颐。

大年初一的早上,妈妈已经把新衣服放在了我的枕头旁边,换上新衣服,和弟弟妹妹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拿到压岁钱,就能上小卖部去买早就想吃的那些糖果了。

儿子的春节:老孟家的当然主角

文/千子叶

儿子壮壮是孟氏家族的长房长子长重孙,壮壮的太爷爷家是很传统的大家族,每逢过春节,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壮壮自然受到了额外的重视,年夜饭上有一大半的对话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

因为我是满族,每逢过春节,都会为壮壮置办一身崭新的大红色唐装,壮壮小阿哥一出场,过年的气氛变得更喜庆了。

说起拜年,可是苦了壮壮啦。1岁的时候,我花了几个星期教会壮壮拱手,那就是“过年好”的意思了。可现在大了,姑奶奶们不肯了,于是又教壮壮磕头,壮壮学得还挺快,跪下磕头,“当”的一下声音还挺响!

儿时过春节是一种享受

老一辈的儿时春节:清苦并快乐着

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讲以前的生活,尤其是过年时的热闹场面,那时候家里孩子很多,日子过得清苦,但兄弟姐妹间总能创造出无比的快乐。

每逢过春节,大家会去逛庙会,踩高跷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很小的孩子会被特殊照顾让大人扛在肩上,手里再拿上一串糖葫芦边看边吃,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儿时春节:三十晚上味最浓

我小时候,春节还没到,年味已至,人们早早忙碌起来,擦玻璃、“扫房子”、办年货、熬鱼炖肉。

“扫房子”是大规模的清扫房间,能搬动的家具被抬到了院子里,扫帚接上了棍子,用来打扫墙壁上的灰尘,这样收拾一番,总能在旮旯里翻出一些“破烂儿”。这时候,我和姐姐会像淘宝一样在“破烂儿”中寻觅,一本小人书、一块雨花石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年味最浓是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灯一直开到天亮;新衣服终于可以穿上身了,衣服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口袋,口袋最为关键的是要装得下足够多的好吃的,当然还要装着奶奶给的压岁钱。

当我们伴着“春节晚会”包饺子时,节目声音常常会被外面的鞭炮声淹没;到了12点,钟声敲响,吃上几个热腾腾的饺子,兴奋被困倦占领,手里的水果糖依依不舍地离开掌心。

宝宝的春节:感受“老味新年”

宝宝今年过年刚好3岁,让他最兴奋的是漂亮的烟花、响亮的鞭炮。当宝宝用稚嫩的童音大喊“过年好!恭喜发财”,得到一张张百元压岁钱的时候,还不懂那对他有什么意义,反倒不如收到一块水果糖来得高兴。

大年初二,带着宝宝回娘家,感受太姥姥的老味新年。太姥姥八十多岁了,一些年俗仍在她身上延续着。看着太姥姥上供,宝宝也学着太姥姥的样子跪拜,很是虔诚的样子。

PART3:专家点评

文/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副所长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抱弘

传统节日的变与不变

当铁路售票窗口前排起长龙,超市里人挤人、人挨人;当行人手上捧着大红福字、烟花爆竹,新闻里传来“年夜饭预订火爆”的消息,春节就在眼前了!

在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看来,民俗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一个。游子在外,无论多远,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家境再清寒,也要给孩子置一身新衣服;过去的一年,再怎么不顺,也要放一挂鞭炮,辞旧迎新⋯⋯因为春节的内涵不只是放几天假,它的形式也不仅仅是吃几顿饭,对于全世界的中国人而言,她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民族传统的重要代表。

从前文的调查看,似乎大家更怀念过去的春节,这并不说明现在的春节不好,因为我们的心底埋藏着深深的怀旧情结,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或许同样会怀念他的儿时春节也说不定。我们不妨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要肯定春节的存在价值。人们过春节,表面看图的是热闹、红火,但最主要的还是看重亲情的融合,过除夕吃年夜饭、守岁,初一拜年、互道吉祥,这些都是其他传统节日所没有的。就说年夜饭吧,它涵盖了团圆、敬老、爱幼、辞旧岁、迎新春等内容,过年好好吃顿年夜饭这是绝对不能省的,如今的年夜饭品种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地点也从家里的圆台面搬到了饭店的大圆桌,也算是一种进步吧。一顿年夜饭聚合了久别的亲友,家长不妨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习一些礼仪,懂得尊重家里的长辈,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

第二,不同年代,快乐感是不同的。从前过春节,人们置办年货,杀猪宰羊,祭祀先祖,一大家的孩子,兄弟姐妹、邻家朋友在一起,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一块儿开心地“疯”;现在过春节,饮食上与平时差不多,孩子的交际面虽小,但情调不一样了,可以在家网上拜年,可以约上好友去溜冰、跳拉丁,内心的快乐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了。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借春节的大好时机,拓宽孩子的交际面,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

最后,传统终会回归。只要看看海外华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就能明白他们内心的归属感有多强。相比之下,我们这边就显得淡一些了,但也还是无法抹杀的。年轻人重圣诞轻春节的现象存在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仍然会回归传统,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终将会起决定作用,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其实也是一样的。

上一篇:孕期接种,你了解吗 下一篇:宝宝也会有压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