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治不了教育的伤

时间:2022-09-15 07:11:56

“叛逃”治不了教育的伤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来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8月2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分析了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下。

事实上,对教育现状不满是一回事,如何让教育符合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素质与生存需要,则是另一回事。换言之,放弃一种教育模式,即意味着需要有更先进、更有效的模式来替代。那么,这1.8万在家上学的孩子,注定了是“千个师父千个法”,未必科学。它既无法体现教育的国民特性,也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更无法给予完整有效的科学评价,不可能持续与长久。这也是为何在家上学的现象,基本上都只集中在小学生身上的原因。

其实,以现代学校为构架的国民教育体系,从权益的保障、资源的分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是最优配置的模式。而教育的种种弊端,说到底还是社会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的偏差所致。在城管招聘要求硕士、洗盘工要求本科的环境下,让教育开始唯学历,不能简单叫盲从;当教育沦为分配社会资源的工具,甚至因为功利的目的,人为制造教育资源的紧张,所营造的畸形竞争秩序,也不能单纯叫乱象。

毫无疑问,教育的种种弊端,是社会有病教育患症的集中体现。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的主导决定了教育的走向。换言之,无论选择何种教育模式或者方式,都无法摆脱既有的环境。学校教育如此,家长自己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叛逃”治不了教育的伤。选择“叛逃”的唯一价值,在于对教育功能的思考,对现有教育理念的批判。从家长个体教育意识自觉的角度而言,是推进教育进步的一种力量。但是,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宗旨上来,更注重人的素质、心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仍需要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来为之努力。

【评点】

正如当食品行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各家各户都办起小农场,建起食品加工厂;当我们的教育出现种种瑕疵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不能选择逃离学校,一个个守在家中上学。因为我们的家庭作坊,难以满足一个人的全方位的营养需求,也与现代社会分工协作的大气候相悖;同样,那种由父母亲主持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不可能满足得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更何况学校教育绝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可以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培养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本领,学会与人交流和相处的艺术……这些,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也许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我们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应当视自己为教育、学校的主人,应当主动地对教育、对学校所存在的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批评和建议,共同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而不是用脚投票,对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时下最为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敬而远之。再说,还有一些家长让孩子从学校“叛逃”乃是出于一种功利之心――或为了节省教育费用,或为了让孩子避开那些与中考、高考无关的课程,这就更是我们家长的不是了。单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水平再高的家长大概也难以保证自己德智体美数理化生政史地文全面发展,更何况学校里的氛围、环境又岂是家中可以营造的?最明智的做法,还是学校、家长、老师、学生一齐努力,来共同打造我们学校教育的最优模式。

上一篇: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下一篇:文言文阅读之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