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护理

时间:2022-09-15 07:03:48

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34例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经颌后入路,采用腮腺前缘入路解剖复位髁突颈骨折行坚强内固定术,给予心理干预护理、一般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及口腔护理,术后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34例患者经术前术后合理护理,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无创口感染发生,咬合功能得到较好恢复。术后12个月复查未见涎瘘及关节强直。术后CT复查,骨折断端均能达到解剖复位,关节间隙两侧基本对称。结论:颌后入路可有效治疗髁突颈骨折,合理的临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颈骨折; 颌后入路; 解剖复位;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30.054

髁突是颌面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骨折发生率,占整个下颌骨骨折的25%~50%[1]。因为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手术治疗入路的选择始终困扰着临床,而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骨折愈后是否良好有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科采用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34例,并经过合理的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髁突颈骨折患者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19~55岁,平均28岁。34例临床样本中,单侧髁突骨折31例,双侧髁突骨折3例。本研究样本中双侧髁突骨折的另外一侧均为髁头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腮腺前缘入路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切口自耳垂向后下沿下颌升支后缘2 cm处作3~5 cm左右的皮肤切口。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咬肌筋膜前缘,将腮腺向后掀起,在上下颊支之间剥离咬肌及骨膜至下颌骨升支骨面,暴露髁突骨折断端。复位固定:所有骨折解剖复位、咬合关系恢复后,分别在骨折断端后外缘以及前缘各安置一个小型接骨板。术后进行主动及被动开口训练。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心理干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及功能锻炼进行正确指导。

1.3 效果评价

34例患者术后均行下颌骨CT片检查,术后1、3、6、12个月复查,客观评价手术时间、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等情况。

2 结果

34例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约90 min。其中4例(12.5%)患侧早接触,经颌间牵引后得以改善;术后2例(6.25%)出现鼻唇沟变浅,术后1~3个月完全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恢复正常30例,余4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张口度。术后12个月复查未见涎瘘及关节强直。术后CT复查,骨折断端均能达到解剖复位,关节间隙两侧基本对称。

3 讨论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主要的生长中心,该部如在儿童期受到损伤或破坏,将导致下颌骨的发育障碍。髁状突颈部是髁状突头部下方较细的部分,在下颌骨外伤中,常被间接力量的冲击而发生骨折。耳前切口、颌下切口、口内切口以及颌后切口目前都被应用于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但是上述各种切口各有其优缺点,不同部位的髁突骨折采用何种手术入路为佳目前尚有争议。其中,颌后切口相对来说更受多数外科医生的青睐。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必要的临床意义。

3.1 心理干预护理

本组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28岁,因为对面容要求较高,心理对手术本身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在对面部切口瘢痕的担忧以及对面神经损伤影响面容的忧虑。所以术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类患者,术前会进行详细的心理干预护理。向患者解释颌后切口相对瘢痕隐蔽,并且应用6-0可吸收美容线缝合面部切口,如果条件允许,可应用可吸收固定板行骨折内固定,避免二次手术取出钛板,减小手术创伤。同时术中因为采用腮腺前缘入路,避开面神经的主要分支,相对减小面神经的损伤概率,术后如因术中牵拉神经造成面神经的损伤,经过必要的营养神经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面部功能形态。手术治疗髁颈骨折,面神经损伤率为20%[2]。本研究病例不刻意寻找解剖面神经,因面神经被腮腺组织包裹保护,相对损伤概率较低。经过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绝大部分患者心理焦虑症状消失,能做到积极配合手术等治疗。

3.2 一般护理

尽量减少探视时间,少与患者谈话,使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可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减轻紧张情绪。尽量减小光线过强,或噪音过大等不良刺激,为患者创造一个优良的休息环境。准备写字板等工具,方便与患者交流,能有效理解患者意图及表达内容,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各种治疗。

3.3 术后饮食护理

本组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4例行颌间牵引治疗,其余患者行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术前对所有骨折患者讲解颌间牵引的可能性,并进行模拟牵引进食锻炼,以便术后能尽快适应牵引治疗。对颌间牵引的患者实行一级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牵引期间可能出现呛咳、窒息的危险性,床旁配备手术刀片,备紧急情况下划开牵引环。同时给予口腔卫生宣教,使患者理解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术后1周流食,1周后改为半流食,2~3周普食,进食时注意保护颞颌关节区,减少咬合创伤,勿大张口或啃食硬物。

3.4 口腔护理

患者术后如需要颌间固定,术后不能张口运动,使得口腔的机械性自洁作用差,口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容易引起口内创口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对创口生长及预后尤为重要,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减少,同时可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自洁力。对患者常用双氧水及盐水进行口腔冲洗,边冲洗边吸引并仔细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溃疡。如出现黏膜溃疡,局部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进流食,饭后漱口,时刻观察患者局部创口愈合状况,积极处理各种突况。

3.5 术后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中术后1个月复查张口恢复正常30例,余4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张口度。术后12个月复查未见涎瘘及关节强直。开口受限的原因考虑为暴露骨断端需要切开咬肌在下颌升支外侧的大部分附着,导致患侧肌力减弱,但随着术后愈合并配合功能训练,所有病例开口度均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2周开始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强直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关节强直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协助患者行必要的开口等功能锻炼。

颌后切口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为许多学者所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3-5]。本研究经腮腺前缘入路,避开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可靠复位固定髁突骨折。经过合理的临床护理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愈后良好,正确而仔细认真的临床护理工作在患者痊愈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Silvennoinen U,Iizuka T,Lindqvist C,et al.Differentpatterns of condylar fracturesl An analysis of 382 patients in a 3-year period[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2,50(10):1032-1037.

[2] Manisali M,Amin M,Aghabei,et al.Retromandibular approach to the mandibular condyle:A clinical and cadaveric stud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32(3):253-256.

[3]吴春云,施晓军,李颍,等.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1):20-22.

[4]刘向辉,彭品祥,斯方杰,等.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5):386-388.

[5]郭家平,李志进,董青山,等.穿腮腺入路治疗髁颈及髁突基底部骨折[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86-1088.

(收稿日期:2015-06-17)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浅析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打造 下一篇: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