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战略

时间:2022-09-15 06:57:03

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 在国家、地区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迅速,拉动了整个省的经济发展。但是其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运用SWOT分析 发展临港经济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以利用辽宁省现有沿海地带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更好的贡献区域经济。

[关键词] 临港 SWOT 分析

一、引言

临港经济指依托港口资源、海上贸易和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在港区地域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它不仅包括运输、装卸、仓储等在内的港口物流业,还包括造船、贸易、化工、钢铁等港口依存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港口服务业。临港经济区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临港经济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港口城市工业化的进程,拉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新布局,最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临港经济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强临港经济的建设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辽宁省有大陆海岸线2178公里和岛屿海岸线622公里,6个沿海港口――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港口的迅速发展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港口城市现状来看,大连、营口、锦州,以及丹东都有一定的临港产业基础。但就其发展水平来说,较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运用SWOT分析发展临港经济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以利用辽宁省现有沿海地带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加快临港经济发展,更好的贡献区域经济。

二、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SWOT分析

1.优势(S)

(1)港口区位优势明显。辽宁港口建设已基本形成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枢纽港,锦州港和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他中小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港口布局。港口体系的完善,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2)临港产业已初具规模。从港口城市现状来看,大连、营口、锦州,以及丹东都有一定的临港产业基础。

大连港的临港产业发展较其他地区成熟。其中石化、造船、冶金、大型设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已初具规模。营口港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内对外交流的重要货物集散地,形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钢材、铁矿石、化肥、糖、陶瓷建材市场,同时初步形成依托港口的物流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是石油化工加工和储备基地,其石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撑锦州工业的主要力量。丹东的汽车产业是临港产业的支柱产业,规模较大,与其配套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辽宁临港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所形成得上述几个临港产业带,为辽宁省临港经济得大发展打下来坚实得基础。

(3)港口服务功能逐渐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省内得各大港口设施配、码头、堆场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大连港,其集装箱装卸设备己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吞吐量高速增长。

另外,随着港口功能的逐渐完善,随着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临港贸易的发展,也会对临港工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发展劣势(W)

(1)临港产业集聚程度较低。辽宁省临港产业的集聚程度都较低。例如造船业基本保持增长势头,主要的造船企业基本集中在大连地区。但是其在全国所占比重不断降低,造船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业集群程度较小。目前,中国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为30%左右,其中大部分被江苏、浙江、上海同行所占有,而辽宁省的船舶配套业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却很小。

(2)临港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不长。辽宁省发展的临港产业的产业链较短,对其他产业带动性不强,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各个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产业与产业之间也未能建立其较强的关联。

而已初具规模的临港产业,存在着产业链不长的弊端,这已经成为我省临港产业发展的一大主要瓶颈。

(3)产业内部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不足。按照国际上经验来看,研究开发基金(包括技术和产品)占销售额1%的企收难以生存,占2%仅能维持,占5%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辽宁省临港产业的研发费用仅占当年销售额的2%左右,仅处于维持的水平上。因此,当前临港产业发展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

3.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为临港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广度、构成、规模等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不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转向加工工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工业领域。

这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临港产业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加快腹地经济增长。党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年底做出了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腹地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腹地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港口的货物种类发生变化,也使港口的功能战略、服务范围相应的发生变化。而港口功能的变化又直接关系到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的大小。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三省是辽宁省港口的传统腹地。东北三省依托于重化工业,如木材、原油、汽车等。东北老工业基地腹地经济的增长势必会促进辽宁省港口以及依托港口的临港经济的发展。

(3)大连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临港产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将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其港口功能将不断完善,为辽宁省临港产业发展提供综合发展平台,通过调整现有的临港产业,使其在港口不断集聚,从而为提升临港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贡献,实现规模效益提供了保证。

(4)制定“五点一线”战略,支撑临港经济发展。2006年初,辽宁做出了加快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和沿滨海路经济带“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崛起,总是首先得益于宏观战略的成功布局。辽宁沿海“五点一线”战略势必会推动辽宁临港经济的大发展。

4.威胁(T)

(1)环渤海龙头之争激烈。临港经济发展必须基于港口的优势,以港口为中心发展相关产业,形成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港口的经济规模越大,功能越强、服务越全,对临港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各个地区都加快了港口建设。位于辽宁省的大连港、山东省的青岛港,以及京津唐地区的天津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各大港口都想争夺环渤海龙头老大的位置。山东的青岛港早在1998年便把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写进该港的奋斗目标。而位于京津唐区域的天津港也同样不愿屈居第二。辽宁省的大连港在党中央、国务院则于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被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龙头之争使得环渤海湾的三大港口存在的一些非良性竞争,阻碍了辽宁省港口的发展,进而一定程度上牵绊了辽宁省临港经济的发展。

(2)港口腹地经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腹地经济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而港口的发展又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因此腹地经济状况对临港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东三省作为辽宁省港口的主要经济腹地,其经济增长在临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虽然东北地区投资出现了高速增长,但并没有拉动经济的相应快速增长,限制了辽宁省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

5.总结

通过对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的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微观环境方面辽宁省临港产业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并且从大的宏观环境来看,该产业也具有很大的机会。很显然,该产业的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会大于威胁,即辽宁省临港经济应实行增长型战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如图)。

图 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所以,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应该将其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有效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SO战略,即优势――机会战略。抓住现有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战略目标,从而使辽宁省的临港经济稳步发展,最终带动整个辽宁省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

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将临港产业的发展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临港产业涉及面广,与政府计划的大发展项目密切相关,且本身是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必须有政府加以扶持才能较快启动,迅速发展。

现在政府部门已经提出相关政策,引导经济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将相关产业以及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规划在一个区域内,这样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还应该在现有临港产业中,选择规模大、附加位高、产业链长的临港产业进行大力培育,切实发挥好现有的工业园区的集聚功能和吸纳能力。

2.正确选择临港产业主导方向,完善临港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

主导产业的选择要考虑到六个因素,即:产业规模、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比较优势。以此为基础来选择适当的临港主导产业是相对合理的。再者,要以技术密集型的高新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确定建设的主导产业时,就要最大限度的完善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持的群落集约优势。在纵向上,做好主导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工作。支持企业不断提高自生创新能力,在技术上引导产业升级,同时支持企业设立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在横向上,要把各类原材料、中间材料、零部的生产配套厂家引进来,有效地降低主导产业的中间成本,不断提高利税水平。

3.发展临港产业园区物流功能

抓住国际产业专业趋势,在临港产业区内布局一批临港型特征明显的项目,在临港产业区内形成产业集聚。积极吸引与当地产业相关的企业进驻园区。同时积极发挥园区的商业功能,为货主、船员提供食宿、交通、娱乐等服务的基础上,成立商务信息中心,开展船货、保险、金融、贸易等业务。

抓紧资源整合,加快临港工业园区的建设,拓展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国外的一些知名的物流集团,充当其全球物流网的支点,主动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

4.改善临港发展软环境

良好的软环境和综合服务功能能够大力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发达的交易市场、完善的保险业务,准确的航运信息、灵活的政策和管理机制等优势,可以有效补充了临港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增长。

目前,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等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与国内外先进的港口城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合资合作的机会加快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从根本改善软环境。

5.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端人才

事实证明,并非拥有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就能吸引投资,还需要具备其他投资条件。政相关的政策环境是影响临港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之外,人才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培育一支适应临港产业需求的大军,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另一关键因素。虽然辽宁沿海城市拥有相对充足的高端人才,为临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但是为适应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沿海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求,对产业工人的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姜德辉:关于曹妃甸临港经济区建设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8 :229

[2]www.省略/lntv/dxzt/ln-industry/zjln/1.htm

[3]段志强王雅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43~49

[4]李晓娜韩增林:海洋开发与管理[J].2005,03: 97~1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泛珠合作机制下的四川入境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研... 下一篇:资本驱使区域创新能力选择产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