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时间:2022-09-15 06:55:23

试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摘要:本文浅析了在语文课程中应如何提高师范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习惯”——“兴趣”——“实践”。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素养;专业特点

语文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必须为学生的职业(就业)需要服务。例如我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把“说”与“写”进行了细化,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特点。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女同学居多,毕业后大多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求教师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多一些教学浪漫和职业理想。所以,我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将环节大致划分为三步:“习惯”——“兴趣”——“实践”。

首先是读书习惯的培养。具我调查发现,在我任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10% 的学生有读书的习惯,那么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的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职业特点,尝试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将“读”与“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学会复述故事。每周在上课前我会为学生介绍一本好书。然后,下周上课时要求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口头复述。这样,在养成学生读书习惯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第二步,一边读书,一边讨论。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图书馆搜集大量的书籍。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名著选段,培养其读书的兴趣。通过这种读书活动学生可以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想象,抒发爱美的情怀。

其次,在养成读书习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探知的源头”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愉悦感,教师自然不能再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而要想做到这点,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尝试营造问题情境与合作、竞争情境相结合。举个例子来说一下:在讲《雷雨》时,考虑到情节人物的复杂性。我采用了“先观而后演”的形式创设情景开展教学。学生现场组合创设情境,有人扮演鲁大海,有人扮演四凤。在情境中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并理解了故事情节中矛盾冲突的产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效果明显提高,他们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语文课。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将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幽默风趣的歇后语等融入到课堂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于我校学生的职业特点。

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反复的实践,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例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第二单元,在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实际应用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开展探讨研究活动。例如我在人教版中等职业教材第二册《长城》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长城的资料,(如寻找模型、图片,看课外书报,网上查询等),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围绕长城的创建、发展、古今评价等方面举行讨论会。这一综合性活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交往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中等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然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让我们为此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吧!(作者单位:长春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全主编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2]倪文锦主编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

[3]王文彦 蔡明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4]吴立岗主编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努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5]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7]《中学语文教法研究》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9月

上一篇:谷歌Vs.苹果:股民该买谁? 下一篇:奢侈品消费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