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9-15 06:25:36

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摘 要:幼儿教育针对的是年龄在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此阶段是孩子的启蒙阶段,是一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授课和交流时就要更多地注重技巧性,充分把握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幼儿教育;技巧性;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工具,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艺术性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实效。本文就幼儿教育语言的技巧性进行详细论述。

幼儿园是孩子们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讲,幼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口语教学较多,由于幼儿处于学习的起点,基本不认识字,因此,他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大部分来自教师的口耳相传。但是,由于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很多动作行为是在潜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不为自己控制,从而施教难度较大。同时,幼儿与教师在年龄和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使二者的沟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教育幼儿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进入幼儿的世界,使幼儿能够更主动和准确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一、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相对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生动有趣的语言更贴近幼儿心理,容易被幼儿接受,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汲取知识。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老师采取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声音特点,或甜美,或阴沉诡异等,这样可以展现给幼儿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开发智力。

二、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

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教师应当扮演母亲的角色,用充满爱的语言去耐心地教导幼儿,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爱的语言具有良好的激励性,当幼儿在学习玩耍中遇到困难,不能自己独立解决时,往往会产生苦恼沮丧的情愫,感到灰心无助,这时,教师们就应当去关心帮助他们,轻声细语地询问幼儿苦恼的原因,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继续去探索、学习、玩乐。例如,在进行某项动手操作时,有的幼儿因为胆小羞涩,不敢自己动手练习,这时,教师就应当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宝贝,不要怕,努力尝试一下”“老师相信你,你会做得很好的”“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多好,你和他们一样优秀”等等,这样的话语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力量,在老师的关怀支持和其他小朋友的鼓励下,他们会重新振作起来,充满信心去动手锻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说的就是充满爱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三、教师的语言教学应当准确规范,简洁明了

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模仿着,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词必须规范准确,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学习新的词汇,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幼儿语言教学更是如此。把握幼儿语言教学的技巧,开启幼儿的语言天赋,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的几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