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性

时间:2022-09-15 05:34:35

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看“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创造着灭亡自身的因素。《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依据唯物辩证法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而得出的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仍然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20-0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5年之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世界各国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意识形态在国家间交往中起的作用也不再像以往重要。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反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生产方式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人对“两个必然”的理论提出质疑甚至否定。随着世事的变迁,宣言中的一些具体结论也许已经过时,但宣言的核心理论——“两个必然”理论,仍然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一、“两个必然”思想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有着坚实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找到依据。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尽管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但其总趋势是螺旋式上升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也符合这个规律,处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之中。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是永恒的。当资本主义社会走到尽头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一个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就像在历史上不可避免地代替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一样。这个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说来观察人类历史所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第二,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而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基本矛盾运动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新的更高的生产力的时,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新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由此可见,“两个必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的。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来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社会形态。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分析了这一基本矛盾虽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同时也必然要把资本主义社会引向衰落与和灭亡。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其自身固有的矛盾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偶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必然灭亡的结论有着严密的理论基础,而非空想。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经济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带到了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各地区也越来越多的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市场体制。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今天非但没有如马克思所言灭亡,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否是对“两个必然”结论的否定,各学术流派都有着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一方面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为其自身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因和动力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它已经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其标志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道的开辟,使资产阶级摆脱西欧商业城市的“地域局限性”,开始冒险远征。“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这一时期是全球化的孕育和形成期。18世纪到19世纪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交换空前迅速地发展起来,对原材料的大量和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对产品销售市场无限扩大的需要,使资本和资本家的欲望再也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资本家的目光投向资本所能伸向的每一个遥远和偏僻的角落。由于铁路、航海业的发展,交通变得极为便利,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本扩张过程中,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其中。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所特有的流动性,使资本主义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社会制度更具有无与伦比的扩张性和占有欲。“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资本是驱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基本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的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本质特性决定资本家不惜一切代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市场,以减少其经营成本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占统治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代表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商品;“迫使一切民族”“推行它们的文明”,“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的力量不是别的,同样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今天,除了深度和广度,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全球化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资本家在全球范围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也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到各国市场,使殖民地国家在资产阶级开启的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被迫卷入“世界历史”的潮流中,从而经济全球化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三)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危机变得具有全球性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没有像马克思所欲言的灭亡,除了其自身的不断调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断的开拓着世界市场,将自身的危机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此减弱危机对自身的伤害,维护着自身的繁荣。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于资本家所有,工人获得的只是维持劳动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社会消费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广大的无产阶级工人消费能力不足,以致资本家手中的商品不能销售,即再生产的中断。这个危机表现为社会总体的消费不足和社会产品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对这个危机的解决以对生产力破坏为代价,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实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暂时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

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提供了另外一种缓和方式。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向新兴市场倾销本国商品,即借助整个世界市场的消费能力来销售自己的大量产品,以维持再生产。同时为了维护本国的稳定,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割让部分剩余价值改善本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即一系列的福利制度。只要本国人的生活状况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本主义的繁荣“神话”就能持续,政权就可以稳固。资本主义国家将全世界纳入其经济领域的这种行为,一方面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本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其他国家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复制那些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原因就在于,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它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无法同其竞争。而早期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允许它们强大。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是将它们作为自己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将危机转嫁给它们。从目前状况来看,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主要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资本通过自身矛盾全球化的方式来克服自身的矛盾,以向国外转嫁危机,从而发展了自己,但却阻碍了其殖民地和其他欠发达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一个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其他落后民族为的中心——的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四)经济全球化的最终趋势是“两个必然”理论的实现

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生产资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为市场而生产,生产就越是超过消费,供给就越是力图强制需求,结果危机的发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频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当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全世界的财富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全世界的劳动者的购买力再也不能去消费资本家的商品。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要求出现更高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危机又加速了资本的集中,扩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富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这时会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联盟。这样就为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积累了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全球化’是20世纪末每个人都谈论的时髦词语,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了它的许多后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两个必然’的真理性和科

学性”。

综上所述,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面激化,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种种痼疾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资本主义追逐超额利润的内在冲动促成的全球化,又反过来动摇了资本主义存在的根基。因为全球化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所以全球化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大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110、223、276-278、284.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368.

[3] 俞可平.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169.

[4] 蔡晓良.共产党宣言与“两个必然”理论的论证[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5,(2):15.

作者简介:郝子甲(1988-),男,山东济南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上一篇:建筑工程参建单位管理与协调案例分析 下一篇:高层房屋建设项目现场工程管理工作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