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5 05:32:58

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一 、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种子期是其奠定基础的一个时期,它为企业以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提供有差别优势的产品。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表现为:

(一)技术风险巨大 种子期主要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意阶段,科创人员从提出创意思想到最终形成有商业价值的项目,要经过千百次的试验,可以说一个成功的产品之前势必有千百个失败的产品。美国有关研究显示,该过程中的淘汰率高达95%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这一过程的技术风险很大,要形成一个有价值的项目是一个反复尝试,反复试验的过程。

(二)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 种子期主要是科创人员的智力投入,而且主要依托于各高校、科研院所平台,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研究显示,种子期的资金投入大概是创业期的5%-10%。这一数额只是一个相对数额,其绝对数对于种子期的中小企业,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三)融资渠道狭窄 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正处于创意的试验阶段,并没有实际产品或技术投入市场,因此并没有真正的经营活动,企业不可能取得利润,更没有留存收益。另一方面,公司处于创意期,制度各方面都不完善,不符合上市融资的条件,因此其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也不可能。此外,公司没有信用评级,也没有担保,获取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也不大。鉴于以上三种情况,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创业者自己的资金和其他企业无偿捐助,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融资困难。

(四)高风险与高收益 虽然种子期要经过千百次的试验,可能出现大量的失败产品,但一旦出现一件成功的产品,并被市场所认可,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将非常巨大。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早期的雅虎,微软等IT行业巨头早已经彰显了该点。所以,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产品的不确定性具有高的风险,但也提供了高收益的可能性。

二、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结构的特征及融资原则

(一)高股权与低负债 种子期技术创新尚处于创意阶段,失败的可能远远高于成功的可能。这时候企业还没有产品,并没有生产经营,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早期股东的投入,政府的科技创新基金和各种援助基金。同时,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企业没有经营也就不具有各种自发性负债,这一时期财务结构的特征是高股权、低负债或者没有负债。针对这一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一时期融资时,一要尽量申请各种政府基金,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二要避免较大额度的负债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失去了技术创新的动力。

(二)种子期企业主要表现为现金流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种子期企业是在进行创意的转化,没有生产,没有产品,没有收入。而与之相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不断地经历失败,直到创意目的达成。即该过程的鲜明特征是基本没有现金流入,主要是现金流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企业对资金、时间的耗费有所准备。企业在融资时一定要对资金筹集在数量和时间上把握好,防止创意转化过程中资金链的断裂。

(三)人才资本比重大 人才资本,包括拥有先进技术和知识、掌握精湛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高超管理技术的人才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征,人才资本地位非常重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种子期,早期创意的转化,主要依赖于企业科研人员的工作。此时,企业人才资本的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在传统的财务计量中往往将这部分资本忽略掉,人才资本的价值并未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这样不能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它们的融资。因此,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应该凸现出自己人才资本的价值,把它当作获取资金的一个筹码。

三、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一)积极寻求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和政府补助 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技术风险巨大意味着经营风险巨大,此时根据融资原则,应该保持很低的财务风险。那么,最保险的莫过于寻求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并积极寻找政府补助。目前,我国主要有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基金,各省市高新区管委会也相继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信托投资基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贴息贷款。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时刻关注这方面消息,为自己的研究开发寻求资金保障。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1999年7月6日正式启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创新基金将重点支持产业化初期(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风险大,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的最需要有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以下是国家主要科技计划的财政支持: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逐年上升。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来说,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的财政拨款大概增加了4倍多,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寻求外部资源的协同 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从创意提出到最后开发成功具有一定商业前景的项目是一个长期的、充满风险的过程。这种高风险的特征往往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这时候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谋求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获得双赢的。那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失为一条让企业减少资金投入,减少技术风险的好途径。目前,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同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机构应该谋求进一步深化这种联系,在技术攻关的信息方面实现共讨,在人才方面实现交流,在收益方面实现共享,使其成为实质的合作关系。

(三)建立职工持股制度 职工持股制度一方面可以筹集到企业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些都有利于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很多科技型企业在创立之初,都实行的员工持股制度,这一定程度上使其员工甘愿倾其全部青春和热情,使公司迅速崛起,比如早期的华为。

(四)寻求税收优惠 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被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此外,对企业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力量薄弱,技术风险巨大,应积极寻取税收优惠,压低成本,轻装上阵,使其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从而推进技术革新。

(五)寻求风险投资 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一般不建议采纳这种方法。第一个原因是在种子期,由于不确定因素过多,风险过大,风险投资基金一般不愿意涉足,他们虽然追求高收益,但也会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开发成本、风险和未来前景。第二个原因是早期的风险投资很有可能占据了公司的绝大多数股权,从而左右公司的发展思路,并且风险投资的习惯做法是在公司成长性良好时转手卖掉公司,因此可能过多地采用短期行为,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现珍、黄德红:《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第10期。

[2]陈玉荣:《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及融资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4期。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编号:QSY08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下一篇: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