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的非盈利性质必须明确

时间:2022-09-15 03:53:24

公权力的非盈利性质必须明确

无论政府还是法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第三方,而非当事方或当事方的雇佣,它们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偏帮任何一方。否则,人们就有权利质疑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有理由推论它们跟当事方之间是否有利益输送。

当今社会问题很多,第三方严重缺位,则是诸多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政府和法庭都应是第三方,都应该在嘈杂纷攘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保持独立和中立,平衡对待当事各方,即通常所说的“一碗水端平”。这是它们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调节者、仲裁者的基本义务。如此,它们手中的权力才真正是公权力,才可能真正维护公共秩序、促进公共利益。偏帮任何一方,本质上都是公权私用,是公权力沦陷为私权力。而公权力一旦沦陷,维护公共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基本力量就会荡然无存,人们只好退而求诸私力,各种私力短兵相接、贴身肉搏,就会使矛盾失去缓冲和回旋空间。

我们讲执法不公正,依据是什么呢?当然是执法机关往往偏帮一方。我们讲司法不公正,依据是什么呢?仍然是司法机关往往偏帮一方。在社会普遍利益化的前提下,几乎无须查证,就可以肯定地说,偏帮的背后往往是利益之手在翻云播雨。公权力的天职本来在于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消弭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以保障社会的基本和谐和稳定。如果公权力牺牲平衡中立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偏帮一方,最终使自己成为当事方,这于社会矛盾和冲突无疑是火上加油,所谓稳定、和谐便无从谈起。

用这样的逻辑来解释当下开发商与农民、开发商与业主的冲突何以愈演愈烈,是再精当不过了。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指出,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之间的利益链条是紧密的。这一事实虽然早已众所周知,但出自国家权威机构的权威人士之口,仍不免令人震惊。地方政府从房地产收获了巨大利益,而这种巨大利益,本质上是一种低人权红利。征地环节,掠夺的是农民的低人权红利;开发环节和物业管理环节,掠夺的是业主的低人权红利。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掠夺农民和业主,就是房地产暴利的全部秘密。因此当开发商遭遇农民或业主抵抗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肆无忌惮地公开偏帮开发商。这种情况下,欲求社区和谐稳定,岂非缘木求鱼?

蒋定之先生认为,必须减弱地方政府对房市利益的追求冲动,才能确保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这个逻辑还可以推而广之――必须警惕公权力拥有者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切断公权力的全部非法利益链条,公权力的归位才是可以想象的,社会的健康发展才是可以预期的。公权力的首要责任在于平衡中立,有暴利则无平衡中立可言。公权力收获的每一寸暴利,都是以牺牲平衡中立、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的,都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破坏性开采。因此必须明确公权力的非盈利性质,否则,一旦开了以公权力盈利的口子,巨大的利益就会像那样让人上瘾,而魔鬼一旦从潘多拉的盒子里跳出来,想再关进盒子里,也就难乎其难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上一篇:反腐有没有“灵丹妙药” 下一篇:人类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安全感